江铜:污染舆论背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丞华
江铜:污染舆论背后
江铜集团是我国铜行业中、也是江西省最负盛名的企业之一,然而就在上月初,有媒体报道江铜集团涉及乐安河流域的污染问题,该消息一经传出,江铜集团立刻变身为公众心目中不负责任的“污染企业”。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报道中,媒体称“江铜将污染责任推给古人”,此语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公众更是一片哗然。
江西省乐平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黄某表示,目前当地确实存在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江西省环保厅、乐平市政府正联合江西铜业解决媒体报道的问题,委托了相关环境科学院对污染问题进行调查,调查有了结果之后才可以下结论。
事实究竟如何?为了解污染事件背后的实际情况,日前,《中国企业报》记者走进江铜集团实地调查,探访污染消息被报道之后的江铜集团。
对于“将污染责任推给古人”一说的来源,记者采访了德兴铜矿党委书记周犇,他表示,我们根本不必将污染责任推卸给历史,因为事实上,乐安河流域河水的污染来源确实和过去采矿通道形成的“老龙废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业内对此众所周知的。对此,铜矿特别建设了两个水库用来拦截和储蓄“老龙废水”,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历史遗留的污染问题。
对此,江西省环保厅厅长邓兴明也投了赞成票,认为承认历史不是推卸责任,乐安河的污染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产铜基地,一向是公众心目中的“污染高发地”,然而,事实上,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不同,江铜厂区绿化面积还是相当不错,记者触目所及之处,也并无看见浓烟、闻到异味。
在铜矿一位职工的带领下,记者先后参观了德兴铜矿的采矿、选矿、硫化铜处理、污水处理、硫酸尾气处理、废渣循环利用等流程,在被问及前段时间的污染事件,江铜集团分管生产和环保的副总经理董家辉无奈地告诉记者,德兴铜矿污水如果任其排放,周围10平方公里范围内早就寸草不生。
数据显示,江铜集团的工业总用水量为3.6亿吨,其中工业用水复用率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每年节约水资源3亿吨,节约取水资金2000万元。
走进德兴铜矿污水处理车间,记者注意到污水监测设备仪表上所显示的数值为7.6。同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显示数值代表水的PH值,这已经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国家标准值为6—9,这意味着此时,经过DHS系统处理的水可以直接排放或循环利用。
江西省乐平市环保局一位负责环境监控的黄主任告诉记者,江铜集团下属的德兴铜矿的排放水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硫酸尾气排放未监测出超标。
让人疑惑的是,既然江铜集团的废水废气的排放均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那么,乐安河流域的污染源又来自何处呢?难道真应由历史背负这一责任?
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历史长久的沉淀过程,鉴定方法和程序比较复杂,但是已经委托了相关环境科学院对其进行调查,调查有了结果之后才可以下结论。江西省环保厅办公室主任杨华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针对江西乐安河的污染问题,究竟江西铜业下属矿山企业是否对污染负有责任,眼下仍没有权威部门的清晰界定。
专家认为,环保问题如今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事涉环保,江铜集团理应高度重视。实际上,即使排放达标,仍然会有体量很大的达标废水排出,这就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该专家认为,针对外界的质疑,作为负责任的国企,江铜集团理应拨出专门的资金,用于回馈和补偿当地居民,也应该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当然,这些措施和信息同样需要及时地传递给公众。
事实上,德兴铜矿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该铜矿每年都会给当地居民一笔很可观的经济补偿,环保投入应该来说是江西省最全的企业。以德兴铜矿为例,养活了德兴泗洲镇近4万人,镇上的居民生活水平也可比拟一般的县城。
据了解,舆情传播开后,引起江西省政府及环保部门的重视。江西环保厅于去年12月9日在德兴召开乐安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现场督办会,表示省厅将安排3000万元专项启动资金用于乐安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今后每年逐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
此外,污染事件被报道之后,面对舆论问责,应对方式如此恪守“沉默”,成为江西铜业此次“污染舆论”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软肋”。
近几年,众多央企均有感觉,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任何细微的风吹草动,经过舆论的推波助澜,都有可能演变成“四面楚歌”之势,让企业陷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意味着,企业实在应该在埋头经营的同时,确实应学会如何与公共沟通,适应新传播时代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