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回归实体 央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回归实体 央企
 

2012年1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可以介入房地产的中央企业只有16家。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部长王志钢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已与银行达成共识,除了16家具有房地产主业资格的企业,银行可以提供贷款外,建议银行不向其他央企提供贷款。在调控房地产方面,银行给予了大力支持。

主业回归:央企实体经济正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玮英

主业回归:央企实体经济正轨

中国建材集团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回归行业主流,做大宗建材。重新定位的中国建材集团首先选择以水泥为切入点,这也为企业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CNS供图

2012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实体经济发展面临重要发展机遇的一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在国家释放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信号下,回归主业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变革已然到来。

折戟金融衍生品

能够经得起诱惑的人不多。

但“作为企业就应该耐得住寂寞。”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任洪斌说。

当圈钱上市一夜暴富胜过苦心经营所得时,当炒股、炒房甚至假借套期保值的名义涉足风险巨大的金融衍生品并成为主业时,央企被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据国资委公布的数据,2007年1—11月,中央企业新增利润中,非经常性收益占31.2%,即意味着利润中三成是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

2007年,国资委属下的中央企业利润总额突破1万亿元,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冒头后,央企利润即在当年同比下滑接近30%,2009年全年也还没有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有统计数据显示,百余家央企当中,涉足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业务的占到了半数以上,但实际上,主业包括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央企只有10多家。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可以介入房地产的中央企业只有16家。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部长王志钢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已与银行达成共识,除了16家具有房地产主业资格的企业,银行可以提供贷款,建议银行不向其他央企提供贷款。在调控房地产方面,银行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非房地产主业的企业生活相对比较艰难,从环境上逼迫这些企业不得不调整,在主业上下功夫,而不要受其他的诱惑。在主业上做出水平,主业不能达标也不能算是优秀企业”。

“国资委严格限制央企介入股票、房地产等高危行业。”王志钢说。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很多企业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有些企业表面上看起来是盈利的,但是很多收益是从股市上获得的,在2009年,一些海运和外贸性的企业就是如此,因为外部环境使得主营业务不行了,包括我们内部企业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央企人士告诉记者。

早在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折戟金融衍生产品,2008年国企在金融危机中涉足与主业不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又损失了百亿美元。前车之鉴并没有惊醒梦中人。

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是从公开资料窥见央企在资本市场上的活动可见一斑。

在2009年几只大盘股IPO上市的网上资金中签名单中,赫然可见部分央企的名字。粗略统计,这部分资金涉及百亿元之多。

在2009年9月25日公布的中国国旅网上中签名单中,共有10家央企参与,按照4.11亿股的申购股数及11.78元的发行价计算,共动用资金约48.41亿元。

在同年12月23日公布的北车的网上中签公告显示,9家央企参与申购,虽然申购家数不多,按照最后的3.8734亿股的配售股数计算,乘以发行价5.56元,涉及资金为215.36亿元。

“也不能完全就怪央企,在当时,这么大一笔钱,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打新成了一种投资,根据以往的经验,打新股至少能高于银行利息。”一家央企人士如是说。

不过这股热情在2010年冷了下来,在当年1月7日上市的大盘股中国化学中,打新的央企家数锐减至5家。

事实上,一夜暴富并没有让部分央企摆脱困境,反而陷入了更深泥淖。

经济学家马光远亦认为,如果企业紧紧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放贷、放在套利,而没有人做实业的话,最终这个体系会崩溃。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指出,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快速增长的时期,要实现高增长率,必须且只能依靠制造业。“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动力机制仍然是制造业,包括以制造业技术所支持的服务业,它是真正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回归主业进行时

实体经济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略,而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一家家央企正如跃出的一朵朵浪花。

2002年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的前身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经历了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国有企业的很多通病在这里都能找到,发展战略缺失、管理体制落后等等。而处于完全充分竞争,没有垄断也没有高额利润的建材行业,如何解决这些障碍是企业能否存活的关键。集团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回归行业主流,做大宗建材。

重新定位的中国建材集团首先选择以水泥为切入点,这也为企业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从此,中国建材从过去单纯发展新型建材,转变为发展新型建材和建材工业主导产业的水泥、玻璃、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并逐步发展成为集制造、科技、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功合并航空一和航空二后,突出主业,提出“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目标。即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实行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等三新;达到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产业化发展、资本化运作、国际化拓展以及实现2017年挑战销售收入上万亿元的目标。

武钢2005年以来先后与鄂钢、广西柳钢、云南昆钢股份公司实施联合重组,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钢铁主业已整体上市,并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

2009年,中国五矿以13.86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世界第二大锌矿生产商、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企业OZ公司的主要资产。

“国资委将继续推进中央企业之间的战略重组,指导企业深化内部资源整合,推动中央企业之间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同类业务之间的重组整合,继续推进中央企业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充分发挥国新公司在推进中央企业资源联合整合合作中的平台作用。”国资委主任王勇说。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退出宾馆酒店业务,所属四星级优质酒店平稳划转港中旅集团。

国资委数据显示,2006—2010年,央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10万亿元,并购重组各类企业达2200多家,截至目前,已经有40多家央企实现了主业资产整体上市。

2011年5月23日,华星集团成为第一家正式划入国新公司管理的企业,标志着依托国新公司平台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和改革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1年9月29日,历时近9年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4家央企重组成立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的电网分离单位划转移交也展开,中央电力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加快。此次改革涉及4家中央企业和两家电网公司所属29个省区市的134家辅业单位,职工35.78万人、离退休人员26.12万人。重组后的两家新公司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均超过千亿元,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实力大大增强,为打造世界一流的能源建设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中央企业要明确战略定位,做强做优主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从过分追求规模扩张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内生增长,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占领产业制高点,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的竞争能力。”王勇说。

做强做优靠创新

以往,无论是炒股还是做地产,中央企业投资非主业都希望用这些“快钱”来保障企业利润达到国资委的要求。国资委似乎成了原罪。

但2010年,国资委修订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根据办法,从当年1月1日起,国资委对所有中央企业实施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引导央企注重资本使用效率,中央企业盲目投资非主业时可能因资金成本高风险反而降分,鼓励央企进行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主业。

国资委规定对央企在股票、房地产、期货方面的投资收益减半计算。

专家指出,按照这一办法,主业不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央企,若再通过房地产领域投资获得收益,考核得分将大打折扣。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指出,央企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与优化,剥离非主业和非战略性业务。即使是盈利的业务,如果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也要坚决退出。

在剥离非主业方面,资本市场是一个重要平台。邵宁表示,央企可以将非主业和非优势业务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转让,或者先上市后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股票等方式退出。另一种处理央企非主业资产的办法,是推进央企之间的重组整合。

2006年年底,国资委在《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大力推动改制上市,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调整和重组,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几年来,央企改制上市比例大幅提高。数据显示,央企及其所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从2005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70%,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央企有43家。央企资产总额的52.88%、净资产的68.05%、营业收入的59.65%都在上市公司。

通过重组,“大家共同拥有和发展一份事业,使大家不仅可以享受到创业的成就,也能够分享联合重组以后由于市场健康运作所带来的收益。”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说。

任洪斌认为企业要当“有机食品”。“对国机来说,我们一直遵循有机成长,食品都希望吃有机食品更健康,企业也是一样的。我们从来没有把企业定位,把进入世界500强作为目标,世界500大的目标实现应该是水到渠成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催肥,盲目扩大规模实现的。”任洪斌说。

“创新和走出去是目前中国企业必须做的两件事。”王志刚说。

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多层次一体化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神华集团投资25亿元建设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神华研究院,投资130亿元建设首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生产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日前在产业论坛上给企业提出4点建议:第一,开发新产品,加快消费品的升级换代,包括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的消费。第二,顺应节能环保的大趋势,创新各种节能环保的消费品,占领未来十几年消费品竞争力的制高点。第三,细心研究中国农村大市场以及不断进城的农民工的吃、穿、住、行,毕竟这些人群的消费观念和城市居民消费观念有一定的差异。第四,配合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老龄化趋势,不断创新和开发新的消费内容,如医疗养生、老人护理等服务。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