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调查
 

2012年1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涨价是否意味品质提高?
■上游奶农能否跟着受益?
■“价格联盟”有无垄断嫌疑?

三大乳企集体涨价遭质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三大乳企集体涨价遭质疑

在近期“纽瑞滋”等奶粉涉嫌“假洋品牌”、洋奶粉一波波涨价以及蒙牛因纯牛奶黄曲霉素超标深陷“癌症门”等一系列大背景下,从2012年元旦起,三元、伊利、蒙牛等品牌部分乳制品涨价,涨价幅度为每箱1至2元。再次触痛了公众敏感的神经。

《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相关奶企称涨价原因系“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但记者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却是,目前生鲜乳收购价格略有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对产品价格适时调整再正常不过,但此次国产乳品赶在节庆端口以及诸多深刻背景下集体涨价,因此公众关注的视线,除了涨幅之外,更多的是乳制品质量频发的重要关卡。

乳品涨价引发广泛质疑

元旦原本是各家乳品企业促销的大好时机,而国内几大乳品品牌三元、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却打起了“涨价牌”。

家住丰台区马连道附近的张女士到一家家乐福超市购物,当她拿起一种一升装的牛奶时,觉得有些不对劲,很快她就发现标签价格与以往不一样。

“这种奶我平时常喝,前一阵子价格一直都比较稳定,怎么一下子一箱就涨了两元钱?”张女士疑惑地对记者说。

综合各方信息,三元从2012年元旦起,三元鲜牛奶、酸牛奶等13个品类的产品价格调整,其中三元鲜奶每箱涨价幅度为2元。三元入户奶价格也进行了调整,调整幅度为每瓶价格上调0.2元。

在一线城市广州,本土奶亦全线涨价。广州本土牛奶品牌燕塘和香满楼于1月1日起上调乳制品价格。燕塘旗下巴氏鲜牛奶全部提价0.3元,常温奶则提价0.1元左右。原价99元/30瓶的瓶装鲜奶,提价至108元。香满楼宣称的提价幅度在5%左右。该企业旗下的鲜奶、水牛奶、酸奶等产品全线涨价,原价3元/盒的鲜奶,元旦以后变成3.5元/盒。

江苏本地奶企卫岗牛奶从元旦起开始全线上调价格,每天早晨送上门的牛奶品种均有0.1—0.4元/瓶不等的涨幅,光明牛奶则从2011年12月已经开始涨价,包括瓶装奶、纸盒奶在内,每个品种均上涨了0.1元。

记者了解到,此次涨价涉及一些知名奶企,涨价产品也分布较广,乳制品新一轮涨价大幕或已开启。

对于此次国产乳品涨价,尽管提价幅度不大,却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质疑。

“现在国产乳品老是出问题,我们消费者心里本来就有点打鼓。没想到这些大品牌国产奶说涨就涨,而且一下子还涨这么多,真让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接受不了。”张女士有些无奈地对《中国企业报》记者抱怨道,“家里有老人有孩子,生活中还离不开牛奶,不买也不行。”

就国产乳制品涨价后的销售问题,《中国企业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北京朝阳区一家物美超市的售货员告诉记者,虽然现在部分牛奶价格上涨,但销量变化并不大。这名售货员说,元旦过后,春节的氛围就越来越浓,送礼的、看望老人的,基本上都以购买牛奶等为主,再加上牛奶现在是很多家庭生活必需品。“价格是涨了一点,我们也接到一些消费者的反映,总体来说对市场影响不大。”

采访中,《中国企业报》记者还听到另外一种声音,也是诸多消费者质疑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涨价是否意味着品质的提高?

这种质疑来源于目前国产奶尴尬的处境和消费环境:从2008年三聚氢胺事件爆发至今,国产牛奶就不断爆出重量新闻:世界最低“乳品标准”、乳企“绑架”国标、因内控不严陷入“癌症门”……而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国产乳品质量问题一直饱受消费者质疑。

上述张女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也代表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心理。

张女士认为,乳品企业可以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涨价,但作为生产者,其生产的产品品质必须得到保证,不能老是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乳品企业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提供给消费者更高质量标准的产品,这样我们消费者才更能接受涨价”。

难掩上游奶农伤痛

牛奶普遍涨价,作为上游的奶农,是否也跟着受益了呢?

然而,《中国企业报》在调查中了解到,下游消费市场的涨价,并未传导到上游原料奶上。也就是说,上游奶农并未被“邀请”到此次涨价的“盛宴”中。

河北保定一家奶牛养殖场的负责人祁经理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虽然说牛奶涨价了,乳企肯定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作为最上游的奶农却并没有跟着一起受益。相反,生产经营却越来越困难,基本上被排挤在利益范围之外。

“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奶农没有定价权。”祁经理说,“价格定多定少,还是由乳品企业说了算。”

据记者了解,目前乳企对奶农的收购价降低手段之一就是不公开计价体系,级别及价格都是乳企说了算。

祁经理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虽然今年国内液态奶涨了好几次价格,奶农们每次都盼望着在乳品涨价中原奶价格能得到提升。“事实上,乳品企业对我们的原奶的收购价格不升反降,以我们这个地区为例,去年相同质量的原奶每公斤三元七八,今年却降到了三元四多一点。”

记者在采访河北、河南、江苏等省的奶牛养殖户时,这些养殖户均表示,在奶牛饲养的所有成本中,饲料和人工是最主要两项。饲料从2010年第四季度每吨2200—2300元涨到2012年同期的2700元还多。此外,饲养奶牛的人力成本涨幅也在50%以上。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表示,在乳品整个产业链条利润分配中,零售环节占到55%左右,加工企业约占到35%,而作为上游的养殖环节利润却只占10%。

据悉,乳品产业链上的利益分布不均,成为我国乳业产业链最大顽疾。

有报道称,奶农卖不出好价格,因此不舍得在饲料、管理上投入,而原奶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食品安全问题于是频发,消费者的信心自然下降,直接后果是国内奶业市场萎缩,乳企利润降低。反过来,乳企再向上游奶农压价,奶农再次受伤,养殖积极性下降……奶业恶性循环由此形成。(下转第二十二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