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专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波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贾晶晶
专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波实体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吴晓波
2011年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在全球弥漫着经济危机深层次影响、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预期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回归实体经济的战略决策,与国内各经济界人士的观点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日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波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要有效破解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必须剖析制造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提出“标本兼治”的有效应对策略。
制造业承担着“造血”功能
《中国企业报》:为什么一些国家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将资本转向虚拟经济?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心理与资金投向是怎样变化的?
吴晓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高度关联的。以美国为例,自上世纪80年代爆发的信息革命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全球经济出现了虚拟化的趋势,制造业虽然在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据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造业仍在GDP中占有较大比重。1987—2005年,制造业对实际GDP的贡献率为15%,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二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是技术密集型的工作岗位。三是制造业仍是美国出口的中坚力量。2005年,制造业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61%。制造业的贸易总额占制造业经济总产值的40%。相比之下,全部非制造业行业贸易总额只占其总产值的6%。
《中国企业报》:分析发现,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危险信号似乎都是房地产投资过热所致,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式与资本流向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吴晓波:由于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一些产业资本为寻求投资回报而脱离主业,导致产业竞争力下降。目前,社会资本逐渐形成产业资本和投机资本两类资本。投机资本过度膨胀,会导致社会分配的扭曲,长此以往,造成对产业资本积累与发展的侵蚀,是酿成经济危机的原因。
房地产业的非良性发展,资本市场推波助澜也是重要的原因。要防范这种投资过热的趋势,必须通过制度创新,约束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国家及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疏导资本从房地产等投资流向制造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企业报》: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少。有观点认为,这得益于仍以实体经济为主要支撑的中国经济特点。您怎样看待这一观点?您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与2008年相比,有哪些不同?
吴晓波: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承担着国民经济的“造血”功能,是吸纳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多的部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基础的。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间,制造业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度为46%,高于同期第一产业5%和第三产业43%的贡献度。
因此,实体经济无疑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在发展实体经济时,特别要注重先进制造业的优先发展,因为先进制造业是引领制造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是获取全球产业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奠基综合国力竞争的“硬件”基础。
与2008年经济发展态势相比,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矛盾和压力更加突出了,集中表现为正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轨的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从“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方式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方式转型,国民经济各部门必然经历一场粗放型增长方式终结的“阵痛期”。处理好“阵痛期”的矛盾和问题,是实体经济实现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型的必然历史使命。
资本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企业报》:中国大量的中小、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致使企业生存困难,民间借贷的繁荣又助推了虚拟经济的增长。有观点认为,中国除了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外,经济运行中最大的风险在于“资产泡沫加剧”。对于这些问题,您有怎样的见解?
吴晓波: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局,一是要创新金融工具,探索制造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完善科技型中小制造企业授信、担保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对中小型制造企业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度风险补偿。借助资本市场,探索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集合发行、专利融资、风险投资等多种金融创新模式;二是要加大对微小型企业的保护和扶持,完善支持创业的包容性服务环境,降低科技创业、大学生创业、农民工创业、社区创业等的成本和门槛,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先进实用技术和知识在制造业及其关联服务业领域的转化应用。
关于“资产泡沫加剧”问题应该分类看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不是“资产泡沫”,而且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投机资本的恶性循环膨胀则会造成“资产泡沫”,对待这类“泡沫”,应提高管制的科学性,通过制度创新予以化解。
《中国企业报》:综上看来,是不是可以认为,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就是资本?您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如何?中国如何构建健康的资本市场?
吴晓波:资本是一把双刃剑,不是一个简单的“原罪”命题。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能否形成良性的发展互动,成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杠杆。因此,通过制度创新推动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包括金融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应成为政策诉求的重要目标,即推动制造业与金融业、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建立更加紧密和良性的关系,而不是放任两者分离、孤立地发展,导致部门经济结构的长期失衡,酿成经济危机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