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进化下的适者生存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是纺织企业仅有的两条脱困路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陈昌成
商业进化下的适者生存
谁能想到,如今名震京城的菜百,此前也是以服装销售等为主的大型综合百货公司,其缝纫机销售一度占据北京市场第一!
现在,菜百已经成为中国黄金第一家。“2012年元旦3天假期的黄金销售超过5亿元人民币。”1月5日,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利在中钞国鼎龙年系列产品首发仪式上透露。
逃离服装,产业转型,菜百已经成为商业进化下,适者生存的典范。
不过对于更多选择坚守的服装企业而言,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是其唯一的出路。
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1年纺织行业运行情况及2012年运行形势预测,分析指出,今年我国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将不低于同期国际贸易增速,但是我国纺织业仍然面临资金紧张,劳动力成本、环境资源成本上升等问题,今年纺织业运行压力将继续增大。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称,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个整体趋势,服装企业必须放弃粗放式的经营模式,通过转型升级将成本上涨转变为产业提升的动力,提高生产效益和品牌价值。
据中国服装品牌研究中心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1万个服装品牌,市场集中度低,同时还不断有新兴品牌加入,国际品牌也在加速布局国内市场,种种因素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国内市场的渠道成本、营销成本等也水涨船高,服装品牌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形势。
近年来为了应对生存压力,珠三角一些原来做出口或者批发的服装企业开始尝试转型,通过设计研发自主品牌,走品牌运作的模式,效益比过去单纯代工提升了10%。“代工时代,企业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走自主品牌路线后,尽管过程比较艰难,但每一步都很踏实,毕竟掌控权在自己手上。”一位服装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我国服装产业经历了30年粗放型发展,形成了稳定的规模基础和强大的加工能力,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行业深刻意识到,转变增长方式是未来我国服装产业保持并发展国际竞争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唯一道路。
追求数量增长只会导致大量重复建设,使得同质化恶性竞争难以改善,从而造成产业资源的大量无效利用和浪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服装企业如果仅是做加工,在产值达到1亿—2亿元后就会遭遇发展瓶颈,如果有比较好的品牌,产值可以做到5亿—10亿元,若是能够上市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产值规模还能做得更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名誉会长杜钰洲认为,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纺织工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