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回归实体 借贷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回归实体 借贷
 

2012年1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逃脱1000多万的“高利贷”,李涛夫妇撇下70多岁的老父亲“跑路”了。这下,彻彻底底当了一回“名人”。

一个实业老板的“跑路”史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玲

一个实业老板的“跑路”史

谁都不会想到,这位当地赫赫有名的大老板会跑掉。在山东A城,李涛(化名)虽年纪轻轻,却是当地数得着的名人。出名,并不单单是他经营的家具公司生意红火、家大业大,更因为他平素没有一点老板的架子,不仅为人坦诚,还是个出了名的孝子。

可他还是跑了。为了逃脱1000多万的“高利贷”,李涛夫妇毅然撇下70多岁的老父亲选择了“跑路”。这下,彻彻底底当了一回“名人”。

李涛夫妇消失的第二天,那家他苦心经营了二十年、每天都亲自坐镇的家具厂顿时被抢劫一空。

艰难创业

高中毕业后,李涛不喜欢朝九晚五上班,于是开始自己创业。最早,他买过蚕丝。将丝厂淘来的废旧丝线整理出来,再卖给丝厂。后来自己学习手工编网,再后来在自家仅有的几间毛坯房里置办了机器,开始织毛衣。

那几年,在李涛的生活中,是终日咔嚓咔嚓织机的声音和满屋子机油的味道。每天,他都会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带上织好的毛衣送去卖。风雨无阻。

上世纪80年代,手中有了点积蓄,李涛又开始琢磨新的“业务”。当时A城上上下下流行做沙发。本钱小,利润高,只要不压货就能赚钱。这让李涛萌生了自己当老板的梦想。

他从乡下招来几名年轻的小伙子,从市场上买来样品,外观打量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拆。从上到下,由里到外,把原本完好的沙发大卸八块。拆完了,李涛再把它原样做好。

如此反复,李涛便摸到了些技巧。甚至后来,为了节约从别人那进沙发架的成本,他开始自己买木头用电锯“下料”。有一次,因为太专注于一块木材线条的完美,他差点被电锯割伤。

渐渐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李涛还自己设计了多个款式,并尝试雇人裁剪沙发套,产品得到了延伸,一套下来能多赚几十块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别人家的沙发压货都很严重,只有李涛家的货一套都不剩。慕名前来订货的一拨接一拨。

说起那段岁月,李涛的脸上总是写满自豪。“苦是苦了点,但是心里觉得有奔头。”

扩大规模

李涛逐渐成了当地标榜的对象。在乡亲们的眼中,小伙不仅生意上有想法、能吃苦,生活上更是孝顺有加。隔三差五,李涛都会割上二斤羊肉或买上几个小菜,陪父亲喝上一壶。但生意上的难处,他从不开口向父母诉苦。

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李涛决定建厂。

征得了村委会的同意,李涛拿出前几年苦心经营攒下的几万块钱,在村南边搭建起了厂房。一年后,厂子慢慢走上正轨,无论春夏秋冬,路过李涛工厂大门的人都会看到他和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劲儿。没多久,工厂配上了运输车,再后来,李涛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展厅。

此时,之前那些大大小小的家庭作坊在经历了一番生死挣扎后,已经死掉多半。留下来的,也都在积蓄能量。有市场就有竞争,为了买到款式新颖的样品,李涛亲自跑广州深圳等地多个市场。并最先引进了当时流行的联邦椅销售,最后他也是第一个在当地自产自销联邦椅。

制造联邦椅需要特定的木材,每次去外地进货李涛都亲自跟车,生怕员工看走了眼。有一次,厂里烘烤木头的炉子失火了,把正在烘烤的一锅上等木材烧的一干二净,损失了几万块钱。心疼的同时,李涛注意到必须要加强管理。于是配备了消防器材,禁止厂内吸烟等规定,并做到赏罚分明。从此,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

彻底毁灭

人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多年来,李涛的事业顺风顺水,住上楼房、开上宝马,但是陪老父亲喝酒聊天的次数却在慢慢变少。取而代之的是,每日生意场上推杯换盏的应酬。

2008年金融危机,李涛低估了这场冲击。整个市场的萧条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寒冷。但习惯了“定能开天辟地”、永不言败的李涛决定在这个时候继续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展厅里的货每日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外出送货的车辆也停摆在厂区。急于扩建新厂房的李涛资金难以周转。怎么办?李涛首先想到的是银行贷款。

于是,他将自己的房子、原有的厂房抵押,从银行贷款50万,完成了新厂区的建设。恰好此时有几批货款追要回来了,李涛如期还上了这50万元。

尝到甜头的李涛开始动用身边的亲友关系,以他们的名义申请银行贷款,每笔分别30万、50万不等。

生意场上风水轮流转。李涛新的扩张并没有如他所愿红红火火,而是接二连三地栽跟头。新厂房建成不久便倒塌,将正在下面生产的几名工人砸伤。手术、住院、赔偿,让李涛感觉坠入了深渊。

只是他依然没有“破罐子破摔”。筹钱,建厂。并且,重新选了另一块地盖厂房。拿什么盖?当然是钱。

不知从何时起,李涛生意场上多了些新朋友。有的,是同他一样苦于寻找资金的企业老板;有的,是财大气粗的更大的老板。

没过多久,新厂房盖起来了,生产也恢复了,大家眼中习惯了送货的大车也开始陆陆续续忙碌起来。

直到李涛忽然失踪,人们才恍然:难道这些仅是表象而已?几百万的材料款、村里乡亲们借给他的(承诺高利息)、担保公司的,还有亲戚朋友帮他贷款筹来的钱……谁都不敢想象,会有这么多。

也许,李涛早已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悄悄地走了,留下年迈的老父亲独自过活。

春节一天天临近了,那些被“高利息、高回报”这个美丽的童话伤害的人们,又有几家欢喜几家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