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全景2011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全景2011
 

2012年1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谐:中国企业发展环境——第八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第一分论坛观点集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原金

和谐:中国企业发展环境——第八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第一分论坛观点集粹

论坛现场

2012年已经到来,面对崭新的一年,有两个共识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还会持续存在,所以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上还要非常慎重。二是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在逐渐加大。

基于这两点共识,2012年的经济发展要求“双稳”,一是稳定通胀,二是稳定增长。但保持稳定肯定不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在稳定的基础上,关键是力求“稳中求进”。

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发展如何求稳?如何求进?这成为当下摆在企业面前最关键的问题。

稳中有进

我国的GDP增速在去年每个季度都会相比上一季度略有下滑。在过去30年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下,我国已经进入到一个中速增长的时代,在过去的30年中的平均增速接近10%。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如果能够进入到稳定,进入到中速增长的话,我的看法是极其正面的。”

宋志平强调,“在稳的基础上,还能进,肯定不是在规模和量上,而是在效益,在质量上进,在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进。”

横店集团创始人、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委会主席徐文荣认为,“所以现在很关心稳中求进,必须要进,进是根本的,如果光稳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徐文荣解释说,当下中国的发展肯定要依靠国有企业,不可能依靠民营企业。但他同时又强调中央不能仅仅依靠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需要发展,同时必须扶持民营企业。

回顾2011年,实际在经济上是我国的调整之年。从数据上来看,股市大调整,A股首发融资额2010年接近5000亿元,到2011年A股首发的融资额是2600亿元。上市公司2010年新增347家,2011年新增277家。

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单祥双认为,2011年市场调整很大,那么,在2012年“中国经济触底反弹,进入新一轮增长。从2012年开始股市会起来,产业会起来一部分,经济会拉升起来”。单祥双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2012年国家经济发展有压力,同时也有动力。

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认为,中国经济要稳中求进,不能光解决当前的问题,还应该着眼于未来。如果说要继续走持续增长,稳中求进,必须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是最重要的。

但是很关键的是,未来怎么走?王均金认为,中国要继续稳中求进,第一就是国企要发展,国企要稳步发展。第二,要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资源配置的方法,这些问题都要解决好。

企业发展环境

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个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都时时刻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行。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认为,今年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压力很大,但是也不一定那么悲观,危机中也有机遇”。

彭华岗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在2012年中要十分注重国际经济形势的变换。目前世界经济在近几年来,都将会是一个缓慢的增长时期,包括欧洲和美国,对于企业来说,国际贸易增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出口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同时,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各个国家考虑结构调整的问题,对于我国来讲,在过程当中企业怎么样寻找调整的机遇,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企业也应该注意国际政治的影响,现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是紧密相连,同时,国际政治的影响也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些关注点。彭华岗说,“通胀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在上涨,企业成本压力也是很大的,我们还是要立足于自身,能够挖潜增效,在困难的环境下,能够做得更好。”

任何企业都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且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是企业所左右不了的,但是企业可以把握好环境。即便是在好的环境下,也会有大量的企业被淘汰,在不好的环境下,也会有大量的企业得到强劲的发展。企业要关注外部,但是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的内部。

对一个企业来讲,一些宏观环境要关注,同时对所处的行业、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和架构等等,都是需要加以关注的。

“但是,更要关注的是企业内部应对环境的方法和企业内部资源的调集,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或者说企业盈利,企业产业发展的能力。”北京合康亿盛变频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刘锦成说。

刘锦成认为,一个企业要把很多心思放在企业内部,并且他列举了在企业内部非常关键的几个环境。“第一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员工的心有没有向着我们的企业,企业的愿景是否很宏大,不断向员工说我们的愿景,就是我们成为世界上受人尊敬伟大的公司”。

彭华岗在提及当前企业发展的环境时,特别强调当前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他认为,当前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比较差。

彭华岗说,“希望新闻界报道企业或者报道企业情况的时候,不要眼睛总盯着报道负面的,正面的也应该多报道。”企业也是需要表扬的,社会对企业的看法也不仅仅是批评。

企业融资环境

目前,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缺的是资本,但现在银行资金支持的都是巨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真正支持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非常困难。可现实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解决了全国90%多的就业,不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社会就业就出现问题。如何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这是解决实体经济金融支持重中之重的工作。

客观来讲,中国的广义讲资本市场主要有三大资本市场,银行信贷市场、股票债券为代表的证券市场、以股权投资基金为代表的股权投资市场。

这三大市场里边,股权投资基金起到了基础性、先导性、牵引性的力量,重塑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只有通过PE,股权基金重塑金融资产结构,能够改变目前银行业一股独大的局面。

现在由于银行资产一股独大的特点,中央虽然号召银行要支持中小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企业,都是没办法支持。因为银行的盈利模式和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性、高收益性、高风险性不对称。所以,只有将这些资本一部分转化成股权基金资本、股权资本,才能够改善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才能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单祥双说,“中国现在只有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才能够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才能聚合产业资本,支持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的发展。”

单祥双抱有非常乐观态度,他说,“回首2011年,我们发现中国的股市下行、楼市下行、实体经济下行、产业下行,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在下行。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股权投资基金却大幅攀升。”

单祥双解释说,“PE行业掌控着2.5万亿元资产,从中国金融资产结构上会发现,银行一股独大,银行总资产是110万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是6万亿元,证券公司是1.9万亿元总资产,证券投资基金2万亿元,所以已经居于中国第三大金融产业。”

在未来金融资产结构调整当中,银行的资本在往PE转,证券公司的资本也往PE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资金的资本都在往这个行业里转。

民营经济之困惑

2012年要稳中求进,所谓“稳”针对“不稳”,所谓“进”针对“有可能退”,在这样的局面下提出“稳中求进”。相对于中小民营企业在目前的生存环境讲,可谓困难十足,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说,“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认为是比较脆弱。世界经济和中国调整政策等是比较快的,有很多的不适应。”

中国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认为,当前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着“三荒”和“三高”。

“三荒”是指资金荒、人员荒和订单荒。在浙江有些地方,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主借高利贷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很多跑路的现象。而人员荒是指人才和员工两个层面,现在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人才的现状与国有企业人才济济形成鲜明对比。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的产能放空了,不仅仅是纺织行业等轻工业,像粗加工业,甚至造船业的订单也非常少。

“三高”是指成本高、税负高和风险高。现在中小企业生存所必须的物流成本、劳动力成本都在涨,汽油、柴油等燃料出现只涨不跌的局面。至于税负,我们国家纺织行业当中每两个纺织工要养活一个公务员,平均税负是8.8%,而且企业的利润率只有1%甚至不到1%,税负非常高。很多企业家由于资金问题出现了跑路现象,这样就造成了产业空心化、资本泡沫化、员工流沙化、老板移民化。

凌兰芳说,“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像大家讲的那样,民营企业解决了90%的就业,并且我们国家高素质的劳动者还不多,低素质的劳动者在民营企业当中生存的话,可能带来的问题就是要稳住。”

所谓“稳住”,是指国家的经济要稳住,就是必须稳住民营经济。稳住民营经济就稳住了中小民营经济。“中小民营经济是食草动物,如果没有我们这些食草动物生存,食肉动物的国有企业,大牌的食肉动物也生存不了的。”凌兰芳说。

王均金同样肯定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他认为,民营企业确实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很重要的细胞和动力,如果这个细胞死掉了,死一大半了,经济增长是有问题的。

凌兰芳认为,当前国家党委政府对应民营经济应该有三方面的措施,首先是扩大创业的自由度,扩大创新的自由度。

其次是注重资源,改革开放是发挥资源作用的过程。现在土地死了,资金也很紧,人员也很紧,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资金资源都很紧,应向民营经济配置方面想一些办法。

最后是政府对民营企业服务方面。金融要扶持,PE如果真的能够激活,我们也非常开心。我座谈讲了一个观点,要一贯式金融服务,专门针对这个企业服务。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