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稳进2012 风险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稳进2012 风险
 

2012年1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1年全球风险水平处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较高水平,共有29个国家风险上升。由于欧洲和美国的企业财政状况渐趋恶化,科法斯将8个发达国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或从正面观察名单中剔除;而希腊和塞浦路斯的国家贸易风险评级更是遭到降级。

全球信用风险持续上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全球信用风险持续上升

2002年—2011年11月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赔款分损因结构图数据来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资料来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外贸出口一如冬天般寒冷。更令中国企业感到寒冷的是通过出口应该拿到的钱,却拿不回来。

刘经理最近有一笔10万美元的货款现在也拿不回来了,拖欠的是美国的一家企业。刘经理是一家从事家具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公司位于广东一家工业区内。

“我们公司整体规模在出口企业中算是中小型的,家具主要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地,每年的销售额在2000元左右。”刘经理日前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经理的情况绝非个案。仅温州一地,据温州信保统计,该市向欧洲出口报案金额同比增长130%,接到百万美元以上的拖欠大案80%集中在欧洲。

12月15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发布2011年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对全球除中国以外的192个主权国家的风险水平进行了重新认定和评估,提醒国内出口企业谨慎面对国际动荡局面,规避出口风险。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风险水平处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较高水平,共有29个国家风险上升。

全球信用保险巨头科法斯给《中国企业报》记者提供的报告显示,由于欧洲和美国的企业财政状况渐趋恶化,科法斯将8个发达国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或从正面观察名单中剔除;而希腊和塞浦路斯的国家贸易风险评级更是遭到降级。

欧美成拖欠集中地

就在上个月,一个突如其来的“外贸事故”让刘经理的家具企业陷入了收款难的境地。而有着数次合作经验、看起来信用良好的美国客户正是这10万美元的拖欠方。

按照以往合作的惯例,在上个月得到该进口商的订单后,刘经理在为当月业绩超额完成而欣喜之余,根据业内行规收取美方30%的订金之后,随即调配工厂的家具为之发货。而当刘经理持提货单向美方进口商索取剩余的货款时,对方却提出延期支付的要求。这一延期到目前早已超出刘经理为其申请的付款“宽限期”。

“原因并不是质量或者规格出现问题。”刘先生说,对方已出现资金链吃紧的困境。

而更早前,从事玩具零件出口业务的林女士则是亲身经历一位有很好合作基础的美国客户变身“老赖”的事情。

“那位美国客户是交过订金的,但由于交往比较久就没有注意那么多,答应他货发出后再付余额,可后来一直都没有汇过来啊!”据林女士的讲述,这位美国客户因为是公司的熟客,信用状况一直很好,因此公司逐渐对他“放松警惕”,破例为之发货之后再收余款。而一般情况下,是林女士这边的工厂生产完之后通知客户,客户把余额付清了公司再发货。“那是老客户,合作很久了,(所以)那时候就按照他的要求做了”。

可货到了客户手里,剩余货款却未能按期打到林女士公司的账上。“老板让律师写了封律师函想去追款,可后来就杳无音讯了!”林女士说,公司此后也没有继续为这位客户发货,终止了与其的一切外贸合作。

中信保副总经理周纪安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在中信保接到的客户出口损失报告中,有1/3在欧美市场。

中信保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贸易摩擦日渐增多,美国国家风险值得关注。

中信保方面称,美国长期以来是中国信保短期业务承保的最大单一市场,中国信保对美国的风险变化一直保持高度关注以及密切跟踪。随着美国经济再次陷入低迷,报损案件总量和金额出现回升迹象,小规模买家的逃匿和非法停业情况明显增多。

在欧洲方面,中信保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洲地区报损大幅增加。由于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各国普遍面临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支失衡、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金融环境恶化、银行信贷紧缩,加之各国相关支持政策变动,使得特定行业风险加剧。

“在欧洲地区,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等的国家风险值得关注。”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出口方面,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预测,今年我国对美国出口额将减少1.1个百分点,对欧洲减少0.6个百分点。潘建成介绍,未来几个月,欧洲5国偿债量激增,标准普尔公司已将德国和法国在内的15个欧元区国家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面对出口国的风险,信用保险的保障显得异常重要。

新兴产业成“受害者”

周纪安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在能源、光伏发电产品领域,已经多次出现国外企业拒收状况,令中国企业损失严重。

作为新能源的典型“代表”,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欧美等国此前纷纷出台政策补贴光伏行业,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众多企业也纷纷投身于该行业掘金,出口规模上升显著。但是近期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欧美等国开始频繁下调对光伏行业的补贴力度,甚至取消某些品类的扶持政策,政策风险迅速传导至金融系统,导致部分光伏项目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进而形成了对光伏组件供应商(我国出口企业)的违约风险。

光伏行业资金密集度高,发生风险后,涉案金额往往巨大,近期接到的光伏行业案件涉案金额几乎都超过了100万美元,对出口企业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信保所处理的各种案件中,光伏企业出口遇损现状加剧。据中信保统计数据显示,占全球六成以上太阳能光伏组件产能的中国企业在数月内相继有50余家倒下。

报告显示,德国某买方拒收中国企业光伏组件,涉案金额1581万美元,这是中信保成立以来单一个案报损金额最大的买方拒收案件。中信保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最终买方向中国企业支付1397万美元达成和解。

伴随光伏产业的还有国外的反倾销调查。近年来,中国光伏产品在国外市场上连续遇阻。今年10月19日,以SolarWorld公司为首的7家美国光伏电池厂商向美国政府提出申请,对来源于中国的晶硅光伏电池产品提起双反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已分别于10月19日和11月8日予以立案。

与此同时,欧盟的市场也不乐观。一方面是因为欧债危机,市场需求萎缩;另一方面,SolarWorld公司已向欧盟提请对中国光伏企业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诉,这意味着本已处在寒冬期的中国光伏产业可能再遭“双反”大棒打击。

有专家认为,前两年发展较快的光伏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行业内可能损失频发,风险可能随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演变而扩大。在实际发生的案例中,光伏案件报损数量多、金额大,风险较为集中。

同时,该专家提醒: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进口国光伏行业政策变动,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中信保正在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

据了解,中信保加大对重点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中信保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确立了机电、汽车、船舶、高新技术、轻工、纺织、医药和农产品八大重点支持行业。仅2005年至2011年间,中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支持重点行业出口规模就达到4324.7亿美元,其中,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年均增幅达到83.5%。

企业应对:买保险+注重合同

周纪安告诉记者,对于出口企业而言,购买保险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保障。

“面对2011年中东北非政局动荡,中信保及时向29家在利比亚战乱中受损的企业支付保险赔款4.9亿元,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周纪安说。

10年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在防范风险、支持融资、促进出口、保障就业等方面效果显著,为稳定和促进外需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至2011年11月,中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支持出口金额5582.3亿美元,年平均增长75.1%(2002年至2010年),其中支持长账期赊销业务、出口到新兴市场、远期信用证等高风险业务4001.7亿美元。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外贸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用好信用保险等出口政策工具,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扩大保险覆盖面。

“2009年至2011年11月,中信保共向出口企业和银行支付赔款17.2亿美元,保障了企业的经营稳定;支持企业获得融资6200多亿元人民币,大大缓解了企业‘有单无力接’的难题,并促进和保障了3000多万个与出口有关的就业机会。”周纪安表示。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02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9%,其中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06.7亿美元,同比增长30.4%。

尽管增幅很大,但仍有不少企业抱有侥幸心理,不愿购买保险。

刘经理告诉记者,据他所知,在珠三角地区,购买信用保险的比例并不高。

“一些像我这样的企业主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没想到栽在了老客户手里。现在企业开始意识到外贸收款等风险的逐渐加重,但仍有不少企业处于观望的状态,不愿购买保险。”刘经理说。

中信保为了这些中小企业,甚至开通了网上投保平台,但目前仅有596个企业使用了这一平台。

此外,重视合同也有利于防范出口风险。

周纪安告诉记者:“出口企业可以在合同上要求物权保留或者关键供应商地位,这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利益,把损失降到最低。”

“像在很多企业的外贸合同条款当中,如果加上一条如果发生纠纷可以提请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的话,到时候追债也容易一些。”有专家认为,该委员会的仲裁裁决可以依据联合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在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得到承认和执行。

有专家提醒:对中小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出口信用保险的完善保障,某一起重大案件的发生就可能会拖垮一家甚至一群出口企业,并可能会连累银行等金融系统,甚至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