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稳进2012 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稳进2012 大势
 

2012年1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樊纲:2012年中国经济完成软着陆2012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将降到8.5%到8.7%,为今后几年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丁仕松

樊纲:2012年中国经济完成软着陆2012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将降到8.5%到8.7%,为今后几年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专家简介】

樊纲,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学术专长是理论经济学,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第二期EDP求是精英班开班仪式上,樊纲教授做了一场“国际金融动荡与中国宏观经济”的讲座,课后接受了学员提问和记者采访。

樊纲认为,2011年的欧美危机不是两次危机,是一次危机的两个阶段,至少需要3—5年消化。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出口肯定会受影响,但仍然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

在经济增速降低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会最先感受到融资的进一步困难。樊纲同时呼吁,在宏观经济紧缩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银行为中小企业做一些微观经济的补充,因为中央政府距离中小企业太远。

国际形势预测“2011年的欧美危机不是两次危机,是一次危机的两个阶段,至少需要3—5年消化。”

《中国企业报》:2011年欧债危机,美国国债降级,全球经济有气候变冷的感觉,您预计欧美何时走出这次危机?

樊纲:欧美的事情不是两次危机,是一次危机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私人部门的金融泡沫破了,这次是公共部门的危机、政府财政的危机、国债的危机,再加上因为私人部门破产了、经济下滑了,政府要出台一些政策救助它,又搞了点财政赤字,所以财政问题很大。

美国人自己在说,将会失去十年的时间;欧洲预见更长一点,15年,因为它的问题很难一下子解决,德国总理默客尔的话说我们的问题会是马拉松式的。

这次号称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长期低迷是基本判断,一定要做事情,我个人判断没有那么悲观,但三到五年是需要的。很多问题不是现在采取什么措施、采取什么政策能够解决的,它就是解决不了,有的就是熬时间,就是通过时间的过程把一些问题逐步解决,比如债务,比如支出,通过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慢慢消化掉。

《中国企业报》:这个三五年或者更长时间的低迷期,是个什么状态?

樊纲:什么叫长期低迷呢?就是长期增长速度低于正常增长速度,比如说美国正常增长速度3%—4%,今后这几年可能增长1%—2%。欧洲正常增长速度是2%—3%,今后几年是0—1%,但是不会是负的,欧元区十几个国家加在一起,个别国家是负的,但是总和起来不会是负的,仍然会有正增长。现在大家争议2012年是高于2%还是低于2%,更多人倾向可能是高于2%,这个判断很重要。

对国内的影响出口会受影响,仍然有两位数的增长,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

《中国企业报》:对我们影响有多大?

樊纲:欧美是我们主要的一个大的市场,肯定对外贸有影响,但是影响究竟有多大,这是现在争论和讨论的问题。对欧美市场出口肯定会下降,但是我们中国整体的出口究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商务部给国务院提的2012年计划当中,计划明年出口能增长8%,我个人的预计比这个乐观,我想大概在10%—15%,仍然有两位数的增长,不会是高增长,但是10%左右的增长仍然是不错的增长。

第二点,这个影响会很复杂,没有那么简单,有各种因素,比如说现在欧美经济不好,最近时期,(跨国公司)大量撤资。为了应对英美市场上、欧美市场上融资成本提高的情况,财务负担加重的情况,它从中国的公司调走一部分现金回去,中国现在是很多跨国公司现金流生产者。调回一批资金去很正常,不是因为不看好中国,这就导致了我们外汇储备有所减少。2012年人民币升值压力就比较小。

我们外贸顺差在大幅度减少,我们顺差低于4%,美国逆差低于4%,大家努力实现这一点,现在我们提前达到3%,明年也许2%。这样一来,国际市场压力可能缓和一点,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所以这对我们出口是一种稳定因素。

人民币看目前的情况,确实已经接近均衡值了,但是在动态过程当中总是不断发生变化,现在可能相对均衡一点,过一个阶段可能还是会小幅升值,不会大幅升值。我相信还是在升值过程当中,还不是因为别的,一方面我们确实竞争力在提高,另外一方面美元还要不断贬值,这么多钱发出来了还要不断贬值,国际货币的特点它要贬值就是你要升值,你不升值就实现不了它的贬值。

下一阶段可能会加快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人民币可兑换、人民币自由浮动区间加大,也是早晚要发生的事情,所以企业在这方面得准备好一点。

软着陆正在进行中估计2012年完成软着陆过程,GDP增长速度能从12%降到8.5%到8.7%,就为今后几年稳定增长提供了好的基础。

《中国企业报》:除受国际经济大势直接影响的外贸外,国内情况还有一些特殊性,比如政策调控下的楼市,大家都很关心,2012年会是怎样的走向?

樊纲:国内我个人判断没有硬着陆,软着陆正在进行当中,包括房地产也是软着陆。

2004年开始,政府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就是压,当时经济冲动很强,压也没有压下去,但是还是起到了作用,没有使经济失控。到了2007年底开始调控房地产,2007年末股市泡沫破裂,这应该不是政府调控的结果,股市泡沫破裂是股市自己顶不住了,是历史罕见的大泡沫,它一定早晚会破,自己就得破,2008年经济就开始下滑,2008年没有危机时,我们经济也在下滑,2008年应该是一次软着陆实现的过程,尽管当时通货膨胀比较高,但是正在实现软着陆。这时候突然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了,大家都承认那时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这时候政府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政策,而且这次刺激确实也大了点,现在回过头来想太大,这次刺激历史上不会再重复发生了,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再也不会发生了,4万亿刺激计划,货币增长了30%,通常增长10%多,还刺激买房、买车、买家电等等,所有的各种政策都是刺激需求,历史罕见,自然后面就开始过热了。

为了避免大泡沫的产生,到了2010年中期,4月份开始调控房地产,6月份宏观货币政策开始调头,开始紧缩了,连续12次准备金率调整。

我为什么说现在是软着陆呢?没有大泡沫不会有大危机,就不需要硬着陆来加以调整。这些年,在政策调控下,没有形成大的泡沫情况下就开始调头了。所以在政府调控情况下,一切周期都表现为政府政策周期,有政府调控的周期就是政府政策周期,这就避免了大泡沫的发生,没有大泡沫就不需要硬着陆,是软着陆。这是基本判断。

《中国企业报》:房地产呢?2011年部分地区跌幅非常大。

樊纲:个别城市形成了比较大的泡沫,但是还没有来得及扩散到全国各个地区,绝大多数中国城市不存在大泡沫,可能沿海城市存在。在一些大城市、一些地区,也许需要比较大的调整,包括价格,有些楼盘大概20%—40%都有可能,有些地区的城市下降了50%,但是全国来说绝大多数不需要大调整,但是销售率也没有很高,但是现在大家也在观望,销售率比平时低一点,因为大家还是等着价格跌一跌好。

中小企业影响最大宏观经济紧缩过程当中,地方政府和银行为中小企业做一些微观经济的补充,因为中央政府离中小企业太远。

《中国企业报》:大家关心2012年政策会怎么样,会不会放松?

樊纲:我个人认为(GDP增长)8.5%能够实现,可能能够实现8.7%,当然现在世界在动荡当中,中国现在有很多不确定性,会不会出现比较大的下滑?达不到这个水平?低于8%接近7%也不好说,所以明年最好有点备案,就是万一下滑很多的话,政策还能不能起作用?还能不能支撑经济的增长?这个问题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的,中国现在跟发达国家差别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现在各种政策都可以用,真正如果下滑太多了,政府政策调整还是能够及时地起作用。

通货膨胀率在2011年底下降了,这样至少宏观政策不需要更紧了,回归中性完全有可能。准备金率问题,从2011年10月份到2012年2月,逐步逐步把所有资金都涵盖进去,所以现在还谈不上放松,但是至少不会紧了。

最近一些数据显示,中央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减少,说明它开始在花钱,包括借给铁道部两千亿,开始有点动作,个人判断还得下滑一段时间,不要想现在停止了,软着陆没有完,还得调整,通货膨胀还没有到位,还得继续调整一段时间,2012年能够基本调整完。

如果2012年实现软着陆结束,就为今后几年稳定增长提供了好的基础,今后几年不会再折腾,而且国际国内因素也决定了,然后回到了8%—9%之间的增长,这叫好消息。

《中国企业报》:对企业来说,软着陆的影响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樊纲:GDP就是人类活动的指数,原来一个项目那么多钱,两年投资投下去了,现在变成三年,增长速度就下降了1/3;与此同时,还得有一部分企业,得把有些项目砍掉一些,包括政府和企业,有些项目原来计划做的就不能做了,有些企业甚至会倒闭破产。

从12%降到9%仍然是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一定有企业会有感受,金融货币政策紧缩,一定有企业感觉到资金紧张,要人人还像过去一样,进了银行敞开大门给你贷款,那还叫什么调整?

谁感受最深呢?中小企业,全世界莫过于此。金融危机一爆发先受影响的就是中小企业,中国问题更严重一点,我们正规金融不能很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一紧缩都紧缩在中小企业,它不敢紧缩大企业,我一直鼓吹,宏观经济紧缩过程当中,地方政府和银行为中小企业做一些微观经济的补充,这些应该是地方政府要做的,因为中央政府离中小企业太远。

没有办法,及时调整实现软着陆,比不调整、再拖一拖最后变成硬着陆、变成危机更好,总体算账,包括中小企业受的损失还小一点。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