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5版:B22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5版            B22全球化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60央企冲“一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杜文

60央企冲“一流”

28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北京表示,预计中央企业今年的净利润将接近或突破9000亿元人民币。

黄淑和作出上述预测之前,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中央企业今年1到11月的经营业绩。今年前11个月,117家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8317.9亿元,同比增长3.6%。较去年同期,中央企业的利润增速大幅下降。

黄淑和表示,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央企业管理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管理提效的潜力还相当大。越是在国际竞争激烈的时候,越要向一流企业看齐,取长补短,提升管理水平;越是在生产经营困难的时候,越要通过强化管理,有效控制风险;越是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时候,越要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从管理中要效益、求发展。

世界一流承载使命

12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白英姿受邀去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做专题辅导讲座,主题就是“从中国一流到世界一流———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白英姿表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公司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巩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

“深入推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有利于巩固公司发展成果、应对前进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履行华能作为中央企业和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历史使命。”白英姿表示。

此前,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也表示,中央企业大多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邵宁坦承,国资委提出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是很高的”,并且这个目标是不容易达到的。

邵宁透露,如果这一计划具体化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标”,即每家央企找一家同行业国际先进企业对标,然后找到差距。

“我们和自己的过去比,的确感到很欣慰,但和世界一流企业比,我们的差距是普遍性的。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工作,仍然要从对标开始。”邵宁说。

央企急行军

此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认为,许多中央企业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的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备了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和条件。

对于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60多家央企负责人纷纷表示,要加入争创一流的行列。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铝已经确立了“建设最具成长性的世界一流矿业公司”战略目标。“到2015年进入世界十大矿业公司行列;到2020年,综合实力进入世界一流矿业公司前五强,海外资产达到30%,上游资产达到55%以上。”中铝公司总经理熊维平近日表示,“未来10年在海外再造一个中铝。”

尽管汽车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但是东风汽车公司市场占有率仍然由2005年的12.7%提升至目前的14.5%,利润五年平均增长50%,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绩效进步特别奖”和“业绩优秀企业”。

东风汽车已经确立“国内最强、国际一流”的目标。“就是将公司的发展,定位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上。”东风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规模大不代表强,销量多不代表优。

“未来五年,东风汽车公司将以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开放视野,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对全球市场和资源的利用,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国际市场和资源对集团发展的贡献度。”该负责人表示。

专家表示,在提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一年来,央企取得了很大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经营管理理念发生深刻变化;极大地丰富、拓展了企业管理的领域;越来越多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被广大企业所应用;经营管理人员与职工素质不断提高;“软实力”培育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不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曾表示,站在全球的视野审视中央企业,就会看到很多差距和不足,除了在规模、装备水平等硬实力方面,软实力方面也有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为,国际化经营方面、管理信息化、管理创新能力、风险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

“中央企业要明确战略定位,做强做优主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从过分追求规模扩张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内生增长,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占领产业制高点,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的竞争能力。”王勇指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