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5版:B22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5版            B22全球化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欧“碳空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

中欧“碳空战”

中国飞往欧洲的航班每增加一班,一年将增加1500万元人民币的额外成本CNS供图

还有1天,针对欧盟向航企强硬收取碳费的日子就要来到。

近来,《中国企业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在内的中国四大航空公司计划要联合起来诉讼欧盟征收碳排放交易税。

此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还在与欧盟进行商讨。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中方坚持区别对待的立场,反对一刀切的方式。

在日前结束的德班气候大会上,欧盟气候谈判代表重申,欧盟在2012年对欧盟和进入欧盟空域的国际航空运输公司征收“碳税”的决定不会更改。这就意味着,自2012年1月1日起,全球4000多家经营欧洲航线的航空公司,均要留下“买路财”。

业内人士指出,本来为了控制无节制的大规模的碳排放是一件好事,但是,欧盟运用强硬的方式来征收,此举侵犯了其他国家的主权,违背了有关国际公约。

与此同时,这也给中国的航空业敲响警钟,需加快产业升级,早日跨越碳排放的鸿沟。

欧盟向航企强硬征收“买路财”

目前,中航协决定采取强硬手段在年底对簿公堂。有消息人士对媒体表示:“中国民航局透露,已做好准备,如果诉讼和交涉等方式效果均不理想,那么中国航企也绝不会向欧盟支付一分钱‘过路费’。而这一态度预示着欧盟收取碳排放费的计划无法推行。”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针对欧盟强征航空碳排放费的决定,从一开始就有争论,今年9月,中俄两国政府对外发布了反对欧盟将国际航空业纳入EUETS的共同声明;随后,在印度新德里,中国与美、俄、印度、巴西、南非、日本等26国共同签署了有关反对EUETS的联合宣言。

但欧盟并未因此而松动。欧盟对外宣称的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是,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9年水平的基础上减少80%。

“欧盟此举,运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位在民航总局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事实上,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ETS)构成了欧盟气候政策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EUETS,其实是一个“限额与交易”系统,这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对某部门碳排放总量进行限制的手段,EUETS负责运作的是欧盟。

由于EUETS体系将以航空业在2004—2006年期间的平均排放量为基础值来设定2012年总的排放额,作为全球航空市场增速最快的国家,中国在欧盟EUETS体系中受到的影响也最大。

据中国民航局节能减排办公室此前介绍,按照欧盟碳排放的征收方法,中国民航业仅2012年就将支付约8亿元人民币,2020年则超过30亿元人民币,9年累计支出约176亿元人民币。这也就意味着,中国飞往欧洲的航班每增加一班,一年将增加1500万元人民币的额外成本。

主动权之争

“对于欧盟单方收取碳费一事,中方会坚决反对。目前中航协计划在今年底向德国法院提起诉讼,不过具体诉讼时间没有确定,律师团队也没有最终敲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秘书长柴海波对媒体表示。

同时柴海波还表示,虽然欧盟征收碳费是从明年1月1日开始计算,但真正收费预计要等到2013年的3月,所以还有较长时间可以进行斡旋。此外,诉讼只是中国反对EUETS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也会依靠政府间进行协商。

目前,美国国会正在就此事进行一项新法案的听证,如果不能获得豁免,该法案将授权美国运输部长禁止美国航空公司参与欧盟的排放机制,采取“对抗”。在今年10月,美国众议院甚至通过了一项新议案,禁止美国的航空公司加入欧盟的EUETS。

与美国不同,中国航空业的诉讼焦点在于《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气候问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秘书长魏振中向媒体表示,坚决反对任何违反国际公约,采取单边主义,强加给中国民航的减排方案。

魏振中称,中国航空运输业界高度关注民航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问题,明确提出“绿色航空低碳飞行”的发展理念,并且积极参与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政府的节能减排行动。但是,中国航协坚决反对任何违反国际公约,采取单边主义,强加给中国民航的减排方案。中国航协主张,解决全球航空业的国际航空碳排放问题,应该由各国政府和全体行业成员走协商的多边途径,寻求达成共同一致的解决措施。

魏振中指出,欧盟航空EUETS,不但明显违反《芝加哥公约》,侵犯了他国领空主权;也违反了《京都议定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欧盟设定的这项“绿色壁垒”还违背了WTO关于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的贸易规则。同时也直接给艰难经营的全球航空公司雪上加霜,增加一种新的经济负担。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乔晗博士认为,国内航空公司迟早要面对“减排”这个门槛,因此除了法律手段之外,需要加快中国航空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购买更多能耗更低、效率更高、排放更少的飞机,要未雨绸缪,及早打造低碳形象,才能在未来更有竞争力。另外,中国应加快推进自己的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以在国际上获得更多主动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