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PC冲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实习生张颖
联想PC冲顶
联想通过跨国并购优质资产成为了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成为中国企业冲向海外的象征
11月2日,在交出“第二财季营收77.86亿美元、同比增长35.18%,净利润1.4467亿美元、同比增长88.89%”的出色成绩单后,柳传志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对于柳传志的卸任,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联想冲顶PC世界第一的时间提前了,并预计联想会在3年的时间达到目前惠普的规模。
而联想集团从第三名跃居第二名就发生在上一个月。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的数据,第三季度联想集团的PC出货量超越戴尔,仅次于惠普,成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
“凭借持续强劲的业绩表现,相信联想终将在争夺全球PC领导厂商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联想集团CEO兼董事长杨元庆在随后的简短声明中称。
全球整合优势凸显
Gartner在报告中称,联想集团在今年第三季度取得骄人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其与日本NEC组建合资公司联手出售笔记本电脑,此举在事实上使得联想集团掌控了这家日本公司的PC业务,也因此获得了进入日本市场的后门,借机抢占到日本PC市场近25%的份额。
杨元庆表示,与NEC组建合资公司最主要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日本成熟市场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现有地位的同时扩大政府及大客户方面的领先地位。
此外,联想集团今年还收购了德国PC供应商Medion,借此打入德国消费型PC市场,使联想在德国的市场份额扩大了一倍,拥有了德国个人电脑市场超过14%的份额以及西欧个人电脑市场约7.5%的份额。
“收购Medion是联想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无论对核心的PC业务,还是对重点发展的新业务,都将是有力的促进。”杨元庆说。
联想通过跨国并购优质资产成为了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成为中国企业冲向海外的象征。早在2005年,联想便收购了IBM的PC业务,在走向国际化的路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并购之后的整合才是联想集团面临的真正挑战。
针对跨文化整合的挑战,联想集团通过组建本地团队,聘用更了解当地文化的职业经理人来进行管理,中国团队只是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还通过在被收购公司内部现场办公促进员工们对“其他文化”的体验,整合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面对面”互动,这在情感上让外籍员工更能接受。
对于核心业务的专注则是联想取胜的基石。数据显示,PC制造业务的营业利润率只有5%,不到服务和云计算等业务的一半,惠普和戴尔已经逐渐将重点转向了后者,联想对PC业务的专注无疑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赖。
立足中国大本营
联想作为中国的本土品牌,最大的优势就是了解中国市场,拥有中国市场这样一个大本营。这个母体市场给了联想充分的业务模式和资源积累,只要保持住中国市场的份额,靠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就能够促进联想在全球市场的发展。
中国市场还为联想提供了充分且廉价的劳动力,这一优势惠及到了联想整个全球的业务。当然,成本竞争并不是表现在产品的低价格上,而是表现在利用成本做出更加创新的东西,研发更创新的技术、产品和使供应链更加有效率地运作。
相比联想的本土优势,很多国外企业入华都显示出了水土不服的症状,比如谷歌、百思买等。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给联想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同时也使得它有机会以中国为跳板,在国际市场上一显身手。
过去两年里,联想在中国以外的增长也在提速,并把旗下颇为成功的消费型PC业务打入了其它高速增长的大型新兴经济体,比如印度、俄罗斯和土耳其。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欧洲的债务危机使得成熟市场消费需求不断下滑,这些新兴市场的需求却能保持坚挺。
联想过去在成熟市场份额较小,今年的两起并购则帮助联想在成熟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为联想的增长添加了另一动力。宏碁等竞争对手对成熟市场的依赖程度却很高,在新兴市场往往缺乏动力,也给了联想可乘之机。
业内人士分析,联想成为全球第二大PC制造商,的确是中国企业的一大胜利,但是这也显示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尴尬。PC领域传统的领导者在纷纷转型做服务、将PC业务外包时,联想的突起在某种程度上也暗示了中国企业在世界产业链上始终无法成为领导者的窘境。技术、理念的创新是否只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中国企业除了制造这一环节,怎样才能在产业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取得领先地位?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联想要想从领先者成为领导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