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0版:B17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0版            B17产业·公司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能源之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

能源之脉

“这条管道从今年1月1日开始输送原油,已安全运行350多天,输送原油1400多万吨。除了不久前因俄远东地震曾短暂中断几小时外,这条管道一直稳定运行。”漠河输油站副站长田胜杰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此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今年进口石油将达到4.77亿吨,相应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升至57%左右。

能源通道贯穿中俄

有专家指出,面对中国对石油的依存度的不断攀升,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巍巍兴安岭,万籁俱寂,遥望黑龙江对岸,俄罗斯村庄清晰可见,这就是中俄原油管道漠河首站,坐落于黑龙江省兴安镇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之中。

漠河输油站建在距兴安镇约3公里的一座小山上,最明显的是6个巨大储油罐,每个都大约有7层楼高。漠河冬天的户外气温可以达到零下40度,面临这样的场景,漠河这种“极寒天气”让人心“冻”不已。

从中国最北端漠河入境的中俄原油管道,号称中国四大战略能源通道之一,与穿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能源通道齐名。“冻土区域管道的维抢修问题一直是高寒地区管道安全运营的一个瓶颈问题。”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漠大线地处大兴安岭丘陵地区,坡长坡陡,冬季路面积雪严重,气候极端寒冷,管道沿线没有专用伴行道路,这些困难,对漠大线的维抢修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说,漠大线投产运行以来,加格达奇分公司注重科技应用和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力量成功解决了多项影响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如期投产和安全运行的问题。所总结出来的18项重大科技进展、6项科技创新成果已经通过专家论证,并一致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管道科技中心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多次实地考察、深入调研,全面把脉管道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全方位技术攻关。

记者了解到,2010年9月,由科技中心自动化所与工艺所组成的3人调研组,对加格达奇以北线路进行了勘察。结合冻胀融沉及线路监测点相关资料,重点查看了沿线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沼泽、低洼地段分布、监测点位置。

同时,技术人员从大庆出发,沿漠大线北上,先后调研了沿线的冻土环境及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冻胀丘、冰锥、沟谷湿地、河滩湿地以及低洼湿地等典型区域。认真了解这些区域的温度场监测、水分监测以及管道应力应变监测情况,包括传感器的安装布置以及采集数据的传输方式。

原油进口东北通道开启

有业内专家认为,俄罗斯与我国有着漫长的边界,而且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通过这些管道直接将石油输入到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相对于海上石油通道来说,陆上通道具有稳定性高、成本低等多种优势。

据悉,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俄边境,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近1000千米,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这一数字大概相当于大庆油田产量的1/3,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

俄境内管道长约65.5千米,穿越两国界河黑龙江的管道长1.1千米,穿越出土点至漠河首站管道长7.4千米,中国漠河至大庆末站原油管道长925千米。

未来20年,俄罗斯将通过这条管道每年向我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最大年输量3000万吨,这样两个数字,对于中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从经贸合作的角度看,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运,不仅会明显增加贸易规模,有利于两国原油贸易多元化,加强了经济互信,巩固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福川表示。

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进口原油2.32亿吨,同比增长6.1%,接近去年全年进口原油2.39亿吨的数量。根据去年数据初步估算,今年全年进口原油将超过2.7亿吨,去年全年石油消费量4.5亿吨左右,按照年均6%的增速,石油对外依存度很高,并且我国对中东的石油依赖度过高。因此,来源多元化将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俄原油管道北接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中国支线,南连管道公司东北输油管网,开辟了中石油四大原油进口通道中的东北通道,是实现我国正在全力推进的石油资源供应多元化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本条管道的成功投产,引入俄产原油,可及时、有效地填补东北地区的石油资源供应缺口,实现我国进口原油运输和供应的多元化。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