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6版:B13资本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6版            B13资本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洲“进”与“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玲

非洲“进”与“出”

随着印度限制该国矿石出口措施的实施,非洲国家(特别是南非)正在改变着世界铁矿石的贸易版图。尤其是自去年以来,非洲不断爆出发现巨大铁矿的消息,这让更多中国企业“进军”非洲的想法更加强烈。

然而,利比亚战乱导致当地基建投资项目被迫搁浅,参与投资的中资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战乱带来的投资“打水漂”让中国企业对于非洲大陆这块充满资源和机会的热土既向往又踌躇。

转向资源型投资

2011年11月28日,由中铝公司、宝钢集团、中铁建、中国港湾和中非基金联合成立的几内亚西芒杜项目中方联合体成立仪式在中铝公司举行。上述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中方联合体框架协议》。该项目投产后,将显著增加铁矿石全球供应量,有效地缓解我国铁矿石供应紧张的局面,对提高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程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丰富的铁矿资源是中国企业组团赴非洲开发的动力。西芒杜铁矿位于西非几内亚,是世界级的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拥有符合澳洲联合矿石储量委员会(JORC)标准的控制和推断铁矿石储量达24亿吨,预计总资源量接近50亿吨,项目整体矿石品位居于世界前列。

有媒体报道,西部非洲的铁矿石项目全部投产后产量能够占到全球铁矿石总产量的63%,这意味着巴西和澳大利亚垄断全球铁矿石市场的优势地位将不复存在。而受日本地震的影响,铁矿石需求加大,更是给全球企业去非洲淘铁矿升温加热。

非洲凭借超过300亿吨的探明储量,在全球铁矿资源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全球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把目光转向非洲开采铁矿资源。非洲大陆铁矿石资源非常丰富,其矿产资源的多样性可以满足欧洲、美国、阿根廷、印度和中国等国需求。

作为一块未被开发的热土,非洲大陆充满了资源与机会。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过去非洲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并且外国公司与当地政府及居民的关系也不够融洽,因此,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企业并没有考虑在非洲开展投资。近年来,全球面临资源紧缺,这些公司又纷纷进入非洲原材料市场。此外,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也是外国公司进入非洲的原因之一。

利比亚战争致中资企业受损

合同搁浅、项目停止、驻地遭袭、大规模撤侨,利比亚战乱导致当地基建投资项目被迫搁浅,参与投资的中资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相关专家估计,中国近200亿美元资金在利比亚利益洗牌中有可能“打水漂”。这让中国企业对充满资源和机会的非洲大陆既向往又踌躇。

据国资委统计,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领域。

目前有些非洲国家正在建设或计划开发铁矿项目,这些项目是外国公司独资或是外资与当地政府或企业合资建设开发。其中一些项目由于当地政府过于谨慎或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持而陷入停滞。

张琳表示,对于中国企业进军非洲铁矿市场,首先要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需要中方企业仔细评估所投矿产的开发潜力。除了考虑该矿产所在区域的政治风险、财税制度、环境标准、基础设施等因素,还要考虑未来开采的成品矿的收益以及未来铁矿石价格走向的判断。

政治风险防不胜防,如何防范政治风险逐渐成为出口企业期待解决的难题。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李智彪提出,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在进入当地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通过政府引导,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同时加强领事馆同当地政府的沟通,密切关注局势变化,以便做好应对措施。“企业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充分利用信用保险产品来规避海外风险”。

同时,张琳提醒中国企业,“评估未来收益很重要。毕竟现在收购,开发国外矿山的成本仍在高位,未来的收益是否能达到预期?”

多数中非国家经济较为落后(加蓬等除外),地质工作基础差,对非法语西方国家投资者有某种排斥情绪。中部非洲地区政治稳定性较差,时常爆发战争、内乱和部族冲突,是整个非洲投资环境最差的地区。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钢铁分析师赫荣亮曾表示,随着国内铁矿石需求的稳步增长,中国企业到海外寻矿步伐加大,今后来自非洲等其他国家的矿源稳步增长,补充了国内矿石资源。

但赫荣亮认为,铁矿石品位30%左右,运输距离较远,品位较低,整体开采费用将比较高。另外,还要重视矿山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整体环境,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找矿源,已经在对外文化交流上有了很多问题,要融入当地氛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