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江云
世界第二
近一年人民币走势图(左)及CPI&PPI走势图
2011年2月14日,日本内阁公布了2010年日本GDP总值54742亿美元。日媒报道称,尽管美元贬值有利于日本GDP换算美元时数值提高,但抵不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2010年日本GDP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中日两国年度统计数据“盖棺定论”,日本已经正式交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有观察家认为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中国致力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必然结果。
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年均GDP增长率在9.5%以上,新世纪的头十年,我国增长率已经超过10%了。第二个十年,如果平均增长率在7%—8%的话,这是很高的增长率。
他认为问题关键是中国能不能维持住这样一个增长率,“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增长的质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现在要调结构、要转变发展方式,其真正含义都是在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淡定面对“世界第二”
据环球网环球博客《中国淡定面对“世界第二”的背后》评论文章指出,日本内阁府2月14日发布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从而证实日本已被中国超过。此前中国公布去年GDP约合58786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GDP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华尔街日报》评论称“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和日本分别开始崛起和衰落。”
然而与国际媒体高调关注中国“超日”相比,中国媒体此番并无高调庆贺,中国公众也冷静看待GDP排名,政府更是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与淡定。
文章认为中国淡定面对“超日”,是源于自信、信念、国情认知、“平常心”和“幸福感”的表现。
源于自信。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是中国致力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必然结果。最近20年日本经济徘徊不前,中国经济增长惊人,世界排名连续超越法、英、德,如今“坐二望一”无须惊奇。而去年以来率先复苏的中国担当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事实,更使中国人信心倍增。中国和平崛起,在世界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容质疑,不必陶醉于“超日赶美”的荣耀。
源于信念。重要的不是“超日”,是“世界第二”的位置展现了中国经济的成长力量。说明世界经济是多元化的,并非只有美国模式,“中国模式”日趋成熟。“世界第二”也证明了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活力,在全球竞争中“中国道路”具有优越性和可行性,“走自己的路,中国一定行”。
源于国情认知。中国官方对“世界第二”态度始终如一,坚持“国情论”,坚守“发展中”底线。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态,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源于“平常心”。中国政府部门、智库机构以及媒体愈趋平静,“看法一致”,GDP数据只是国家经济实力一方面的反映,中国更要关心人均的数据。不能忘记,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在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与日本还相差10倍多。中国还有1.5亿人达不到联合国一天1美元收入的标准。
源于“幸福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突出以GDP挂帅,忽略了民生改善,表面繁荣的背后潜伏着诸多暗流。“世界第二”并不能让老百姓快乐起来。让百姓“幸福感”与GDP齐头并进,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单纯追求经济总量排名没有意义,应更注重社会福利总量、改善国民生活质量,让民众分享国家发展成果。中国各级政府正把突出民本、服务民生放在首位。
富有与贫穷双重身份
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增长已经让数亿中国人脱贫,也让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凸显了后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现实:决定一国经济实力的不仅有生产力,还有人口数量。
《华尔街日报》刊文指出,中国被列为“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再一次反映了中国的双重身份:以人均指标衡量,中国是一个贫困国家;以经济总量衡量,中国是一个富裕国家。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估计,中国的人均GDP只有4300美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迈向顶级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有着13亿人口。
研究美国史的历史学家布兰兹说,经济史中的一个西移趋势以及世界经济重心横跨大西洋、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过程,曾是一个时髦的研究方向。
如今,高速增长的亚洲国家正推动这个重心向东转移。虽然可以说中国有很多人依旧贫穷,但它成长为世界第二仍然具有非凡的意义。这是因为中国已经位居世界最大贸易国、债权国和大宗商品市场之列。它的采购和贷款决策影响着全球市场。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阿温德·苏布拉马尼安说,对于新兴超级大国来说,GDP和规模是重要的,它反映出你有什么样的谈判筹码。经济大国的座次排名,是将一国GDP按市场汇率折算成美元后设定的。这被认为是最好的指标,因为它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其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可以买到多少东西,不管是钢铁还是隐形飞机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