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的内控之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蒙牛的内控之殇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广告语仍言犹在耳,蒙牛牛奶可能致癌的质疑声却再一次触动了公众的神经。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蒙牛乳业某批次产品被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福州检验中心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据悉,该批次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为1.2μg/kg,而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
在蒙牛的官网上,关于质量问题有这样一段描述:“生产线上的每一包牛奶都要经过9道工序、36个监控点、105项指标检测,只要有一项检测项目不合格,整批产品都不允许上市。”然而,如此一家知名企业,如此先进严谨的技术和检测流程,缘何会出现黄曲霉毒素M1超标呢?是技术问题,还是责任问题?
据悉,涉及黄曲霉毒素M1超标的蒙牛该批次产品为蒙牛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来源于奶牛的饲料中,即使超量一点点,随着人在食物中的摄入,慢慢在人体积累也会致癌。
由于黄曲霉毒素M1相当稳定,巴氏灭菌法也无法将其杀灭,所以检测黄曲霉毒素M1不仅要在饲料原料中检测,而且在最终产品中也需要进行鉴定。
12月25日凌晨1点,蒙牛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蒙牛眉山工厂产品抽检的情况说明》承认,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并表示“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
12月26日,一位多年从事乳品工作的行业专家丁先生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蒙牛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企业内控不严,管理不善所致。
丁先生认为,通过这一事件,折射出某些乳业公司目前存在如下问题:一、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过程中,没有按批次作严格的检查检测;二、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达到生存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用一些不达标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以次充好;三、不按国家卫生标准,擅自使用其他原料所致。
内控就是要从企业内部的运行中控制和避免风险的发生。而从媒体披露出来的情况看,蒙牛生产灭菌纯牛乳、高钙奶、酸酸乳等产品都曾存在违规现象。这说明,蒙牛在多年的高速发展中,没有真正将企业的内控机制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上述专家表示,如果蒙牛建有完善的内控机制,就会在这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前期的风险评估中,有效识别和控制这些将来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的因素,严格把好材料关,并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风险的发生。
26日,《中国企业报》记者试图联系蒙牛集团北京公司公关部人士,但截至记者发稿,始终未能取得联系。
专家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既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也承担对国家、出资人、股东、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和自然环境的责任,而社会责任无疑是一个企业全球化扩张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