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决策参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决策参考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四个半”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已经上报,正在等待发布。“工信部负责的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但为什么叫‘四个半’呢,因为还有生物医药规划由工信部和卫生部共同组织。”据一位接近工信部的专家说。

“四个半”战略即将发布或引爆新一轮政策潮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四个半”战略即将发布或引爆新一轮政策潮

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已经或者正在上报国务院,将会相继发布。

在第十三届高交会上,工信部科技司一位负责人透露,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物联网规划》)将在近期出台,规划将从产业、财税等多方面,提升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

《物联网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发展物联网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力攻克核心技术、加快构建标准体系、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和加强信息安全保障7个方面。

根据《物联网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10个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培育100家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做好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工作,加强产业联盟建设,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协同发展、影响力强的产业体系。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也将在近日发布。

“事实上,下半年有关部委已经将各自负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内容上报,但由于种种因素,至今未发布,不过现在发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专家说。

考虑到战略新兴产业规划这一政策的轰动性,高层会精心选择发布时间,以表示强烈的政策意义和调控意义。“目前有两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给明年经济工作定调;二是明年”两会“前后,当通胀和经济增速继续回落后,选择发布。”专家表示。

政策措施将相继出台

在高交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将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各领域专项发展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加快制定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金融、人才、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在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出台前后,一系列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也将相继出台,首要的就是资金的支持。在其他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中,由政府参与出资、由企业牵头的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将会相继获批成立。与传统产业发展不一样,战略新兴产业将利用充裕的社会资本和不断壮大的创业板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工信部、财政部设立的物联网专项基金和云计算专项基金已经在向企业拨发资金,在“十二五”期间,下发资金将达到百亿元左右。

而对于千呼万唤的战略新兴产业财税支持措施也正在制定过程之中,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晶在今年年初的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递交了一份关于战略新兴产业支持一揽子政策的建议,建议包括成立战略新兴产业部委协调小组,加大融资、财税的政策支持。

助力工业转型

经过一年的调研和酝酿,一系列规划已经制定成熟,配套政策措施也在紧张制定过程中,进入“十二五”第二年,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的推出已经箭在弦上。

专家表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将在未来几年逐渐形成和完善,对我国经济和新产业周期的形成产生积极效应,推进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分析,按照近几年我国GDP发展速度及规模测算,预计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4.3万亿元,2020年将达到11.4万亿元。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上述发展目标,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1年至2015年间要实现24.1%的年均增速,2016年至2020年要实现21.3%的年均增速。

如果这一速度实现,无疑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最大增长点。多数经济学家表示,伴随明年进入经济调整期,实现软着陆,未来十年经济增速会平稳回落,工业增长速度会回落,战略新兴产业年均增速将超过整体工业增速约10个百分点。

周子学表示,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速度将高于上述指标。而在四个支柱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会是未来的重点。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业运行室主任原磊说,2011年,由于通胀的高企,国家实施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以调控需求,治理通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然而,在控制通胀的同时,实体经济也受到影响,增速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回落。

2012年的经济政策何去何从,引发业界讨论。是继续放松货币,推动投资新一轮增长,导致通胀?还是转变发展方式,进行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动可持续增长。讨论的共识越来越倾向于后者。(来源:人民网)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