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人花钱也是竞争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能让人花钱也是竞争力
怎么样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还真是一门学问。比如人家苹果公司就可以搞饥渴营销,让粉丝们排着长队争着掏钱。而有些商家却恨不能把手伸到人家兜里去,钱非但没有掏出来,还让消费者把口袋捂得更紧了。
人家这就是竞争力。
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战略基点。所谓扩大内需,说白了,就是要让老百姓花钱。
从1999年提出扩大内需,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过去了,期间还跨过了一个世纪,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可见,让人花钱还真不是一个一般性的难题。
要让老百姓花钱需要解决两个基础性的问题,一个是要让大家有钱可花,二是要让大家感觉这钱值得花。让大家有钱花的事,不是哪个企业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重点说一下如何解决老百姓有东西可买的问题。
当然,如果和计划经济年代相比,中国社会的物质已经是非常之多了。但是,如果和消费者的需求相比,还远不够丰富。也就是,我们更多的是解决了量的问题,而没有解决质的问题。
2010年,我国实现GDP40万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15万亿元。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同期我国居民境外购物金额达300亿美元。也就是说,居民境外购物的数额相当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可以拉动GDP0.5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这一消费数额是在绝大多数居民无条件境外购物的前提下实现的。
与此相对应是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中国社科院和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最新发布的《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0)》显示,2009年中国在G20集团的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中排名仅第十位。而当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三,与排在第二位的日本相差无几。
一个听了让人起急的消息是惠氏奶粉又在高调涨价10%,国内专家说,这是其借中国奶业信任危机涨价牟利。当下重要的不是指责洋奶粉的唯利是图,反倒是应当思考一下国内奶业是如何陷入信任危机的。
中国奶业的困境是中国产业发展中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案例。和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一些乳品企业抢夺市场的惯用招数就是降价,一旦降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时,就开始掺杂使假,最终是坏了名声,也毁了市场。
在指责消费者喜爱洋品牌是“媚外”心理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更应当反思,是谁造成并强化了老百姓的这种认知,是谁客观上成了替洋品牌抬轿的人。如果,我们不仅是价格上比洋品牌有优势,在质量上也略胜一筹,那么,消费者可能是永远不识货的吗?看一看家电市场上日本品牌风光不再、国内企业出口强劲的事实,我们就不会一味地责怪消费者的偏见。
除了内生式创新以外,并购显然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浪潮集团12月16日宣布,其以1亿元人民币抄底收购了德国奇梦达公司的高端集成电路存储器封装测试生产线。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唯一一条生产线。存储器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粮食,占据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的1/4以上。我国每年的集成电路芯片进口额高达1500亿美元以上,已超越铁矿石和石油,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的产品。正如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所表述的那样,“通过资本运作和国际并购合作,实现对产业资源尤其是核心技术的掌控这一战略目的,对打破产业持续发展的技术壁垒,实现集成电路存储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所有考虑消费者利益的做法,都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并促进消费。星河湾16日宣布上海星河湾和浦东星河湾两个项目降价,价格下调至8到8.5折甚至更低,将拿出6个亿的资金对前期业主进行差价补偿。在房市一片“惨淡”的状况下,星河湾的主动作为,应当是收到不错的效果。
质量显然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12月16日下午,联通3G网络出现局部拥塞,导致北京部分地区3G手机在两个小时内无法正常接通。尽管北京联通表示了歉意,但在这个手机几乎成为人类器官外延的时代,不靠谱的信号还是让人放心不下。
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是制约中国企业创新意愿的核心问题。12月15日,优酷网和土豆网这国内两家最大的视频网站,在一天之间引爆了针锋相对的维权之战。其中,土豆网就其王牌综艺频道点击率高居榜首的《康熙来了》遭到盗播侵权,向优酷索赔1.5亿人民币。无论结果如何,这种天价的知识产权案例,都会引起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并推动相关法规的执行。
创新是一条生财之道。哪个企业先悟透了这个道理,哪个企业就会先脱离靠降价生存的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