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开局·世界一流 样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开局·世界一流 样板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品牌战略打造全球化企业

张铁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许意强

张铁燕:以品牌战略打造全球化企业

海尔集团新闻发言人、全球品牌运营总监张铁燕说,海尔的国际化道路其实在我国入世之前就已经开启了。在完成了“走出去”后,当前海尔正在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积极实施“走进去”和“走上去”,以全球化视野实施海尔的国际化扩张,完成从全球最大向全球最强的转型,引领全球白色家电产业的风向标。

全球化布局

在海尔全球市场稳步提升的背后,除了实现了国际化市场营销和品牌营销,还通过全球化的技术研发和全球化的本土制造,构建了“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全球化布局。

目前,海尔的海外市场主要分布于美国、欧洲、非洲、亚太等区域。2011年,海尔欧洲市场增长40%;美国市场与去年持平;日本市场预计今年销售100亿日元,同比增长20%;印度市场达到去年水平;在巴西,海尔空调市场占比达40%左右,位列市场第一,洗衣机及冰箱也分列市场第二及第三。今年1—3季度,海尔整个海外营收增长20%。

张铁燕表示,这与海尔海外市场开拓之初以“先难后易”为战略。前期将硬骨头啃了,提高了海尔的市场能力,对此后启动新兴市场帮助极大。此外,在上世纪90年代初,海尔就提出“海外创牌”而非“海外创汇”的理念,也对现今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今,海尔已经在欧洲建立起“三位一体”的架构,2001年6月19日,海尔并购了意大利迈尼盖蒂冰箱工厂,加之海尔在法国里昂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设计中心,在意大利米兰的营销中心,海尔在欧洲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

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10个设计研发中心、24个制造工厂、61个营销中心。随着国内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快速上升,海外布局对企业越发重要,全球化采购能帮助企业将成本拉平。张铁燕透露,“我们一直本着‘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理念在海外布局,所以基本屏蔽了海外工厂亏损的风险。在意大利的迈尼盖蒂冰箱厂最近两年一直是满负荷运营,工人实行三班倒,这在国外很少见”。

张铁燕透露,海尔在不同海区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有的处于“走出去”阶段,有的处于“走进去”阶段,在欧洲,海尔是“走上去”,做品牌,高端三门冰箱占据了产品总量的70%,价格在699—1200欧元,洗衣机也主推诸如杀菌能力达99%以上的高端产品,价格定位为899—1000多欧元;在澳洲及新西兰,则着意塑造海尔的年轻品牌形象,以价位中端的产品吸引年轻、时尚的人群。

张铁燕介绍,海尔海外市场发展的目标可以用“3个1/3”来概括———1/3内产内销,1/3内产外销,1/3外产外销。“未来,海尔将专注于提升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在全球化业务布局中的影响力,并促进海外产品向高端市场发展。这其中,我们很关注新兴市场的发展,在拉美,海尔在委内瑞拉投资建立的工业园已经启动,计划于2012年9月投产,总产能设计150万台,涵盖冰箱、空调、洗衣机、彩电等6个产品线”。

创造性领跑

当前,全球经济从传统时代跨越性地步入了互联网经济时代,这直接给家电等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海尔人很早就提出,“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从信息不对称到信息对称”。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为所有企业都面临的共同挑战。

海尔一直在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以实现每一位员工直面用户、直面市场,由员工自己创造用户需求,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张铁燕认为,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个性化发展,信息呈现碎片化趋势,唯有互联网可以将有相同或者类似需求和爱好的消费者聚合到一起;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改变着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海尔的海外营销将更加关注精准营销和社区化营销。

为了适应互联网、适应年轻消费者,2010年海尔在欧洲展开数字化营销,到目前为止,当地Facebook粉丝突破8万,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同时,海尔在美国官网上建立与连锁渠道的官网和在线购买的链接,并展开与亚马逊等电子商务渠道的合作,还在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上建立了专区,获得大批粉丝关注。

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海尔一直引领全球家电业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创新步伐。近年来,海尔面对不同市场、不同消费需求推出了卡萨帝、统帅等品牌。对此,张铁燕表示,“目前在海外市场海尔尚未进行多品牌运营。收购三洋事务交割完毕后,会在日本及东南亚实施双品牌运营”。

面对正在实施的全球化布局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中国家电同行,张铁燕深有感触地说道,“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投入、运营,同时要时刻创新,特别是产品创新,寻求差异化。还要当地化运营,以扎根的态度融入当地市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