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开局·世界一流 样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开局·世界一流 样板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化是企业界论坛最喜欢探讨的主题之一,企业家们也往往期望自己的企业能成为国际化企业。他们知道,在成千上万的企业中,有能力进入国际化行列的企业很少,而又能够在国际化中“毕业”的则少之又少。

联想集团挺进“全球第二”行列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联想集团挺进“全球第二”行列

2004年联想收购IBM现场

金色夕阳之下,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旁边长达400米、高20米的巨幅“Lenovo”广告格外显眼,这是全欧洲最大的一块户外平面广告牌。

国际化一直是联想最终的战略目标。而10年的时间,联想也的确由一家中国本土企业成功地转型为国际化公司。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依旧清醒。“中国企业成为一流的世界级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柳传志12月11日表示。

联想国际化的10年历程中,联想先后并购了IBMPC业务、日本NEC和德国Medion公司,总结出了一套跨国并购整合的成功经验———想清楚:我们为什么要买?IBM为什么要卖?并购之后我们的风险是什么?我们如何控制这些风险?我们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这样的成功经验为有志于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借鉴。”有专家认为。

不久前,柳传志虽然从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上卸任,但67岁的他却依然在开创新的事业。他将联想集团的母公司联想控股打造成一家“制造卓越企业的企业”,旗下涵盖了PC、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现代服务、化工和现代农业等多个板块,希望通过核心运营资产的购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成长。

显然,柳传志已经将求实进取的精神深深刻在了联想的骨子里,这将帮助联想在国际化道路上稳步前进。

“管理三要素”是基石

在最新出版的《再联想—联想国际化十年》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在联想27年的发展历史中,联想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套管理经验对于联想国际化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套管理经验对于其他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极具参考价值,已被商界奉为圭臬。”

时至今日,在上演了“蛇吞象”式并购IBM个人电脑之后,联想集团的营业额由并购前的29亿美元,攀升至去年的216亿美元,并购前占国际市场份额的2.4%,现在达到13.7%;并购前全球排名在十名以外,现在是全球第二。

管理一直是困扰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最大问题,联想也走过了一段漫长历程。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回顾这段历史时说:“我们过去只是一个本土的企业,并不是很有国际化的运营能力,所以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但公司的运营不能够停止,公司的整合不能够耽误,所以必须要有个更有经验的人在那个时候去掌舵。”

但是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也有他们的问题,他们更习惯于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地看业绩完成任务,对于公司的长期战略考虑、投入和决心难免有所不足。所以到2009年之前,联想集团的利润状况虽然逐年有所改善,但市场份额基本上没什么变化。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基于长远发展的投入,例如品牌投入和研发投入。

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柳传志依靠着“管理三要素”带领联想成为中国最成功的PC厂商,他重新出山后最首要解决的也是“班子的问题”。2009年初,联想集团进行了管理层的大调整,成立了一个以杨元庆为首的中西合璧的班子———联想执委会LEC(LenovoExecutiveCom-mittee)。LEC会议会选择在联想近期战略中的重要区域城市举行,每月一次,会期一周,2009年之后联想所有重大的决策都是出自LEC。

柳传志对这个班子的评价是“很平衡、很团结”,“在执行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是战略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方式和国际上流行的以CEO为主说了算、其他人都配合的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

不仅仅是在联想集团,联想控股下的其它子公司,也都是按照这三要素运转。

柳传志认为:“当组织架构好了之后,我在每一个行业里面要选对人,这个人是不是真能够领军一面,这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联想控股下面子公司的几位“掌门人”,柳传志曾这样评价,这几个人都很有事业心、宽广的胸怀、学习能力比较强。

在柳传志看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让联想走得更稳。

曾有人这样评价柳传志:他总结了“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管理三要素”,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出新一代企业明星,将联想建成“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企业文化:国际化进程润滑剂

在2008年12月31日柳传志重新出山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的时候,他就开始反思过去在管理和文化上的问题:“在并购IBMPC业务以前,联想集团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基础。但是并购以后,由于国际团队进来,一度有些混乱。混乱的原因也很简单,本来就可能是文化的碰撞,因为CEO是个职业经理人,站在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来考虑怎么样建立企业文化,肯定和一个以主人心态的领导人有所不同。”

柳传志主动要求承担联想的企业文化重建工作,“企业文化基础好不好,决定了你到底做得长不长。这些年来,实际上我是越退越远,退到更宏观地看一些对企业普适性的东西。联想集团并购IBMPC成功,从普适性的角度来讲,说明建班子是非常重要的。定战略,主要体现的是战略上的成功,是班子的成功。要有一个好的队伍,有一个好的文化建设。并购这件事情让我们知道怎样和外国企业合作来建班子。在这里面还有更高一层的东西,就是必须得让自己真的成为主人,让他们以主人的心态来工作,像一个企业家那样去思考问题。”

事实上,在最初的整合期,IBMPC业务所蕴含的西方管理思路对联想价值观造成了很大冲击。据一位联想员工回忆,当时讨论问题时,联想通常是用户需求为核心,但IBM团队则坚信产品品质为重,用户需求是可以被引导的。

柳传志也清楚记得,IBM团队指标概念不强,CEO汇报给董事会的指标,会根据行业环境逐月递减。柳传志说,“但在联想,所有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我对这个看得比什么都重。”

文化及价值观的冲突在跨国并购整合过程中无法跨越,联想在诸多亟待磨合的矛盾中接近谷底。从2008年11月开始,联想业绩下滑,同时还有部分外籍高管离职。外界纷纷评论,虽有金融危机影响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联想国际化做得并不好”。

柳传志重新出山之后,其主要任务不再是战略布局,而是“统一价值观”。

两年来,柳传志辗转于各大海外市场,进行联想之道的roundtable(圆桌讨论),讲述联想的创业故事,联想要倡导什么,应该如何去改善,引导海外员工广泛讨论,“培训大方案都是我亲自参加制定的。”柳传志说。今年初,联想召开业务部署会,在欧洲、日本、美国、中国四个地方,最高管理层都有一场活动,向员工演示各个角色怎样配合工作,由杨元庆和COO共同主讲。

这个工作持续至今,中外籍员工已对联想价值观形成空前共识。“柳总和元庆,给所有人灌输一个概念: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能是技术或产品导向。”一位联想内部员工说,“虽然现在开会也会吵架,但吵完,还是一起吃饭,吵得不行的时候,大家会说:我们是一个team”。

“最大的风险就是磨合,其实就是人和人怎么相处,董事会和管理层怎么相处。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其实是个很艰巨的事。”柳传志曾公开表示,“但现在我们认为把这些事情做好了,‘好’这个词也是不容易从我嘴里出来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