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开局·世界一流 远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开局·世界一流 远见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企领导人话“世界一流”(下)

来源:中国企业报  

央企领导人话“世界一流”(下)

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熊维平:建设世界一流矿业公司

有色金属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家经济的安全和发展,其竞争力关系国家竞争力。为进一步履行好应当肩负的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中铝提出了“建设最具成长性的世界一流矿业公司”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所谓“最具成长性”,在表现上指的是业务利润增长快、市场拓展空间广、人才技术储备足、行业引领作用大、企业品牌形象好;在内涵上指的是科学管理能力强、技术创新能力强、资源控制能力强、国际经营能力强、市场竞争能力强。

所谓“世界一流矿业公司”,指的是具有全球领先的产业规模和稳定的增长潜力,掌握较多的重要矿产资源并拥有相当的市场话语权;经营和管理机制先进,技术、人才的拥有量和产品、服务成本的竞争力以及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的影响力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云公民:幸福华电是根本追求

今后一个时期,公司上下必须按照五年发展纲要和“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统一思想行动,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决策执行,确保工作落实,不断加大转方式、调结构、推创新、提效益的工作力度,全力打造“价值华电、绿色华电、创新华电、幸福华电”,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

其中,价值华电是战略导向,绿色华电是发展要求,创新华电是内生动力,幸福华电是根本追求,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支撑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愿景目标,构成了公司的战略目标体系和发展蓝图。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稳步开拓国际水电市场

中国三峡集团在顺利完成三峡工程建设后,在长江上游又陆续建设了一批世界级的水电工程。经过18年的艰苦奋斗,不论从装机总量、坝型高度、综合技术难度,还是从设计水平、经济实力来看,中国三峡集团都有了飞跃性的提高。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三峡集团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和能力。稳步开拓国际水电市场,是中国三峡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根据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部署,服从于国家外交布局和政府间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集团品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进一步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拓展集团发展空间,提高集团国际水电核心竞争力。中国三峡集团就是要做大水电,打造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集团。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喜武:打造煤炭能源“沃尔玛”

创建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突出抓好五项重点战略工程,要丰富发展神华一体化模式,使资源共享、深度合作、协同效应和低成本运营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充分发挥,实现整体运营效益、效率世界一流;集成世界先进科技,建设安全绿色智能矿井,探索走出一条煤炭新型工业化道路,引领煤矿科技发展和安全发展;实施大销售战略,打造煤炭能源领域的“沃尔玛”,加快储备煤基地建设和国际化步伐;引领煤制油煤化工产业发展,发挥集团公司煤直接液化项目和煤制烯烃项目的示范作用,提高对装置运行的掌控能力,引领产业发展;加快清洁低碳发展,把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打造成为低碳清洁能源领域的“贝尔实验室”,致力于煤炭清洁转化和新能源研究开发,与地方携手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持和治理,走出一条煤炭综合能源绿色发展的道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芮晓武:主要任务是融合与整合

中国电子“十二五”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没有变化,但是,战略规划需要在执行中动态管理,要在执行中滚动完善。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十二五”的前两三年主要任务是融合与整合,为此可以牺牲一定的经营规模,但经营质量要持续提高。适当控制发展速度,确保利润水平,提升发展质量。

再者,我们要加大力度推进业务板块整体上市,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不断增强资产的动态配置能力。总之,“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三大系统工程为发展引擎,集聚和配置各种要素和资源,加强战略管控,抓实战略执行,矢志不渝地向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长远发展目标挺进。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徐建一:担起国有企业的责任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是企业把握科学发展规律、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也是企业化解经营风险、应对危机挑战的有力武器。

对于一汽来讲,就是要勇于担起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紧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紧抓创先争优活动载体,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做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企业集团。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