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联动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高云苹本报记者江丞华
鄱阳湖联动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
江西“十二五”期间将打造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以鄱阳湖区为重点,“两横一纵”(长江江西段、信江、赣江)高等级航道为构架,九江、南昌两大港口为枢纽,标准化船舶为载体,应急救援体系为保障,衔接其他运输方式的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好地为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造福,正在考量着江西人的智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全面实施,将成为江西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的重要平台,成为江西吸引国际合作、企业聚集、项目落户的重要平台,必将带来政策、项目、投资等各类要素的加速聚集,成为江西省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成为惠及全省、造福子孙的项目库。”在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大会上,省委书记苏荣如此强调。
所谓环鄱阳湖经济圈,功能定位为全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全国重要的生态产业中心、江南著名的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重点发展工业、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生态农业。
2004年,“加强鄱阳湖经济圈发展”还是江西省政协委员殷国光的一份提案,2006年,经研究、考察、编制,《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已正式公布。2011年,我们不禁发问“环鄱阳湖经济圈”正在以怎样的模式发展?
构建海陆空三大交通运输体系
经济未动,基础先行,在环鄱阳湖地区,这个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了解,江西省围绕“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一目标,着力打造“三个高速时代”,全面推进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协调发展,一个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格局加快形成。
2010年9月,鹰瑞、石吉、彭湖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
2011年9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骨干高速公路———德兴至南昌、永修至武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速圈”全面形成。至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由10条增加到12条,形成13个高速公路出省通道,与长珠闽的快速通道全面打通。
截至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22个高速公路项目中已有6个建成通车,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南昌至铜鼓高速公路等项目正加紧建设。
同时,江西省水上交通工程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项目———投资24.38亿元的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加快建设,首台机组将于今年底建成发电,此外,总投资20亿元的南昌港口枢纽工程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为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省确立了加快建设“两横一纵”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九江、南昌两个国家级主要港口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港口群的建设战略,水运重大项目建设也在全面提速。
此外,昌北国际机场、景德镇机场扩建工程已全面完工并投运,宜春明月山机场、上饶三清山机场、井冈山机场扩建工程、赣东南机场(抚州机场)等项目也在加紧推进,“一干七支”的民航机场分布格局已经形成。
至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陆空三大交通运输体系已具雏形。
生态成江西投资企业必过门槛
多年的经济建设历程告诉我们,绿色不仅仅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的颜色,绿色同样是一种财富。幸运的是,江西拥有这得天独厚的财富,而眼下生态也就成了江西的优势。
据了解,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以候鸟、湿地闻名于世,全球90%—95%的天鹅栖集于此,这里还包括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生态功能保护区。现在,坐拥一个世界性的湖泊,江西正在探索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探寻怎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开发环鄱阳湖经济圈,谁来保护湖水的安宁与纯净?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江西的生态如同美轮美奂的景德镇瓷器,很珍贵,同时也易碎,江西省社科院院长汪玉奇打着形象的比喻说,不发展保护不好生态、富不了百姓,但发展得不好,同样会给生态造成灾难。
环湖经济圈开发中最强调的两个支撑是水利支撑和环保支撑,对此,记者从《生态经济区规划》中了解到,政府将加强鄱阳湖防洪体系建设,把环鄱阳湖区域建设成为能防、能排、能灌、旱涝保收、运行管理调度自如的保障体系,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
江西社会科学院科研处长李志萌告诉记者,眼下,鄱阳湖经济圈生态保护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前期势必要先给企业“输血”,这样企业才会有自主“造血”的机会。
李志萌认为,政府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树立绿色GDP理念,推进鄱阳湖水系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五河自然保护区、长江防护林建设,政府要下决心打击非法排污企业,加强污水、垃圾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让节能环保成为江西企业创造的新竞争力。
事实上,由南昌政府积极打造的“中国水都”,就是在城市旅游建设这个新的领域中对鄱阳湖经济圈的深化、细化与延续,建立和推广新的城市科学发展模式,将把山江湖工程的深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除此之外,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内各个县城,基本全部拥有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实现雨污分流、中水回用,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为实现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同时,省发改委、统计部门和各项目涉及部门还将建立经济、生态、社会和谐等指标体系,保证环鄱阳湖经济圈又好又快发展。
据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的数字,到12月9日12时,今年候鸟比往年来得更早更多,不远万里来鄱阳湖过冬的候鸟已超过20万只,创历年之最。记者了解到,赣州近年来共拒绝近百家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落户,眼下,“生态”是欲进入江西寻觅商机的商家必须越过的门槛。
助力江西产业结构布局
江西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表明,前三季度,江西实现生产总值8086.8亿元,同比增长12.8%,保持了10%以上的较快增速,总量居全国第17位,比上半年前移3位。
江西是一个欠发达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开发与建设,对本省产业结构的布局以及江西重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李志萌说。
据了解,江西虽然是中部的边角,但事实上承担着中部省份与东部、南部沿海发达省区交流的重要使命;没有江西的崛起,中部的崛起也不完整。江西一直缺乏国家战略的支撑,成为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情况,直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获批得以改变。而这种改变在江西的产业战略上得到充分体现。
一系列的数据可以说明的是这两年来迫切的心情和扎实的努力:5000亿元,这是以“十二大生态经济工程”为代表的405个重大项目迄今累计完成的投资额,占计划总投资的近30%。
24.7%和22.2%,这是2010年和今年前三季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与此同时,引进省外资金分别增长43.1%和42.5%。
4630美元,这是今年区内人均生产总值的预计数据,将比2009年的3650美元提高近1000美元。
500万美元,这是世界银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课题研究的投入。自然科学领域投入500万美元很正常,但在社科领域还属鲜见。它从一个侧面说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话题,已经引起世界目光的关注。
截至今年10月,有36个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与江西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签订有关项目、资金和政策等重大支持事项224项,现已落实到位140项。其中,中央企业计划在赣投资和金融机构贷款授信2750亿元以上;国家已同意“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5亿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专项补助资金,同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十二五”长江流域治理规划范围。
江西省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江西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再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引人遐想的画卷:到2015年,占江西省30%国土面积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要突破万亿元,人均GDP达到4.5万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此时的全省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全省人均GDP突破3.5万元。到202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的人均GDP达到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