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年关用工荒:识字工人就能进500强企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东莞年关用工荒:识字工人就能进500强企业
醒目的招工广告并不能缓解东莞用工荒本报记者陈青松/摄
临近春节只有一个多月了。
东莞当地多家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每年春节前后,珠三角一带中小企业都面临招工难的困境,今年尤其严重。“虽然现在珠三角一带企业将工资一再上调,但前来应聘的工人还是越来越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东莞市瀛环服装厂王经理语气中难掩失望。
12月1日,珠海最大的外资企业伟创力打出“大量招募35岁至50岁的识字工人”的招聘广告。识字就能进世界500强企业,门槛低得令人深思。记者在东莞一些有名的工业园调查中发现,同样的招聘广告到处都是。
用工缺口15%
在常平镇土塘工业园,一家名为航天电子厂的企业打出显眼的广告:诚聘大量女普工,底薪1300元/月,包食宿。月工资综合:2200—2800元/月,全勤奖100元/月。一家名为兆发厂大量招聘男工,18—45岁,待遇1600—2000元/月,粮期准。在常平中心城区广告牌上,大和电子招聘男女普工,月工资3500元左右。
即使在街区、厂区墙上,都贴着醒目的招聘广告。
在常平公交车上的电子显示屏上,记者看到多家公司的招聘广告,如一家广濑电机诚聘作业员,2600元/月。
常平创一劳务派遣公司王经理告诉记者,因公司发展需要,大量招聘男女普工。年龄:16—45岁,主要安排在东莞市及周边地区各大、中型企业,包括电子、五金、塑胶、家具等等,月工资2000—3500元。
王经理还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凭此卡正月十五之前来公司可报销来莞车费并奖励500元现金……一个月可借支600元。”“节后大量缺工,40岁以下即可,不需任何技术。临时工月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王经理说。
记者正向王经理了解情况时,一个瘦瘦小小年近五十的中年男人前来应聘临时工。简单交谈几句话,这名男子被通知可以上岗,月工资2000元。
在长安镇振安科技园门口,记者被几名工作人员介绍进招聘中心应聘。记者遂以求职的名义应聘生产主管一职,一家名为佳灵通电子公司的招聘主管向记者简单了解情况后,递给记者一张应聘表,表示经领导面试后即可上岗,生产主管3500元/月。
同样在振安科技工业园,记者看到多家企业都打出招聘广告:世雅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大量招聘女普工,月综合工资2000—2400元。日资企业京都电工(东莞)有限公司大批量招聘女作业员,“欢迎广大老员工介绍女性亲友入职。”
“本厂常年招收普工”的招聘广告随处可见。
一家电子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少,目前工厂普遍用工缺口在15%左右。
涨薪成本加重企业负担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新一代农民工不同诉求也加剧了“用工荒”。作为以80后、90后为主的第二代农民工,其文化程度、工作生活观念与第一代明显不同,尤其是现在网络信息发达,新观念层出不穷,因为待遇差别而跳槽成为常态,以前那种为了外出挣钱养家糊口不在乎身体、污染、拼命干的观念已成为历史。相反,娱乐,追求文化消费的观念占据主流,为此很多工厂通过增加工厂内娱乐设施等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上述世雅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打出的招聘广告中注明:公司设有篮球厂、羽毛球厂、图书室、电视房、娱乐室。
另外,东莞市人力资源部门监测发现,企业招工难主要集中在普工。调查发现,国家多年扶持“三农”,且随着农村、小城镇经济崛起,我国广大内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广东沿海一带工资待遇与内地相比并没有高出多少,生活成本却高出不少,这样导致一大批早期农民工干脆选择在家门口工作。
为了留住员工,企业不得不一再加薪。
王经理告诉记者,以临时工为例,去年每小时5元,今年达到每小时8元。
除了招工难,如何消化涨薪成本,则是摆在制造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东莞企业经营成本平均上升11.4%。经营成本上升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其中原材料成本上涨14%,工资成本上涨14.5%。在企业经营成本构成中,原材料成本平均占64.4%,工资成本平均占14.9%,两者占总成本近八成。
东莞洪盛服装企业的董经理告诉记者,2008年之前,企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7%不到,但现在已经占到近20%,企业利润被严重压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而五金行业的净利润率已从2008年之前的10%—15%被压缩到现在5%左右,而一些机械化程度不高的企业大多已经倒闭。
产业转移的两难困境
“从我们调研的浙江沿海以及深圳、东莞等的外贸加工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我们将中小企业遭遇的困境分为成本、融资、市场三个方面。”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对记者表示,“其一综合成本波动风险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今年中期生产资料价格猛涨,人员用工成本大幅提升,部分中小企业利润率从10%降至2%;其二融资压力逐渐影响企业扩展能力,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部分企业信贷压力大幅提高,企业资金链压力极大;其三市场缩减带来的订单压力,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的企业大多以外贸加工企业为主,欧美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影响到对外出口的企业利润。”
在出口市场形势严峻、成本压力的现实面前,一些制造企业开始把生产基地向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转移,另一部分则向国内中西部地区转移,以缓冲企业运营成本和招工压力。
一家服装公司总经理李明正筹划去到江西和湖北分别开厂,据他介绍,当年跟他一起创业的老板们从前年开始就陆陆续续地到内地开设工厂。“企业将工厂从东莞搬到内地,除了土地价格便宜,重要的是可以招到工人。”
然而,据记者了解,“外迁”“内迁”并非易事。首先是高额搬迁费,对大多数利润微薄的加工制造企业来说,厂房、土地都是长年租约,搬走损失很大。其次,做到完全搬迁比较困难,因为内地虽然发展很快,但产业链配套并不完善,这样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虽然说有很多关于企业内迁的消息,但据我了解,目前一些中小企业仍将总部保留在沿海,而只是将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转到内地生产。”一家女鞋制造企业向记者表示,因为制鞋所需大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等都需要从沿海省份采购,一下子难以形成完整产业链,即使转移出去短期内也很难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