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市场化要兼顾风险防范
来源:中国企业报
银行市场化要兼顾风险防范
利率市场化的目的应该是提高银行资金运用的效率,但是目前中国社会整体对资金的需求相当旺盛,而存款的增长相较于GDP增速则出现放缓,因此一旦利率市场化,反而很容易大幅抬升银行的风险。
“这些年,整个银行业数字确实非常靓丽,尤其像今年,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利润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日前,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这样的一番感叹,又将中国银行业暴利的老问题推向了舆论中心。
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何以总是一枝独秀?银行暴利是否将终结于利率市场化的推出?“尽管中国银行业的暴利时代可能将逐步成为历史,但是在利率市场化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势下,银行业的高利润仍将出现。”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茂辉表示。
高息差是高利润最大推手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身处危机中心的欧美银行业曾经所拥有的靓丽外衣被层层剥落,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向政府求援、资产重组、裁员以及直到现在仍备受欧债危机威胁。虽然近期包括国际评级机构在内的多家机构开始频频对中国银行业发出潜在风险的预警,但相较于欧美银行业的窘境,中国银行业的生存环境可谓令人羡慕。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底,中国15家上市银行共实现6900亿元左右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31.6%,其中12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幅超过30%。其中,民生银行以64.42%的净利润增幅位居榜首。一般而言,企业有高盈利总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但中国的银行则反而显得有些“羞于启齿”。“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银行赚钱太容易了。”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孙茂辉表示:“中国银行业盈利的主要来源依旧是存贷款息差。尽管今年货币政策的紧缩导致银行房贷量大幅下降,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始终旺盛,所以银行的息差反而有所扩大。同时,随着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以及与国际的接轨,中国银行业的表外业务等非传统收入也大幅增加了。”
不过,孙茂辉认为,中国银行业的高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银行本身所导致的,而是源于政策制度的优势。“在中国,银行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行业,其准入门槛与退出门槛都相当高,因此不能把银行利润与一般行业的利润做简单对比。”
“中国银行业几乎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库,更承担了很多在国外是由政府财政承担的任务,所以对银行业的保护也更重要。”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不过,孙茂辉表示:“中国银行业的盈利不能仅局限在短期,未来要立足于长期,并将利润摊薄到长期的盈利水平上。”
利率市场化条件尚不成熟
其实,当前市场普遍认为,中国银行业的暴利时代正在或将要消失。安邦咨询在其一份研报中指出,金融市场的高度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异化以及超量的货币供应成就了中国银行业的虚假繁荣,高利润的背后难以掩盖竞争力下降的后果。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中国银行业产生高利率的土壤正在逐步消失。“一方面,金融危机后全球监管对银行业的要求更高,这也就意味着银行业的运营成本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一旦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银行业的息差势必将有所缩减。”
今年,由于货币政策不断紧缩,流动性不足,银行纷纷在表外资产方面动脑筋,通过各种方式将表内资产转移至表外。“虽然监管机构针对这些现象做了一些叫停、惩罚等措施,但银行依旧在大打擦边球,尤其在利用短期理财产品揽储方面。因此,监管层的监管需要更加清晰、明确,甚至超前,不要一味地只在问题出现后再行监管。”孙茂辉指出,“监管的强化有助于银行降低高风险、高盈利的动力。”
不过,尽管孙茂辉认为利率市场化将降低银行的利润,但是他认为,当前在基础性工作还没有做到位的情况下不宜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目的应该是提高银行资金运用的效率,但是目前中国社会整体对资金的需求相当旺盛,而存款的增长相较于GDP增速则出现放缓,因此一旦利率市场化,反而很容易大幅抬升银行的风险”。
适度资本管理支持参与国际竞争
据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日前表示,中国银行业在实施《巴塞尔协议Ⅲ》的过程中,要努力顾及实施国际标准和提升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平衡。他表示,资本要求过高,如果远远地高于国际的水平,那么必然会抑制、损害中国银行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但如果过低,同样影响中国银行业走向国际市场。
资本要求要兼顾防范风险、维护竞争两大功能。我国国内监管标准严于《巴塞尔协议Ⅲ》,着重强调了风险防范功能,客观上有可能对我国银行参与全球竞争产生一定限制。此次王兆星的表态,指出了通过适度的资本管理来支持银行参与国际竞争方面的考虑。
目前采取过严资本管理的理由并不充分综合多方面情况考虑,目前认为设置过高资本充足率的理由并不充分,首先,我国银行业目前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未来也不大可能重复过去几年资本高消耗型的增长模式。在经济增长放缓、政府投资收缩、金融脱媒、吸收存款压力加大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内银行经营很难出现资本高消耗的局面。其次,资产质量问题尚且可控。银行业前几年集中投放的政府平台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其资产质量问题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显性化,而若经济大幅弱于预期,企业贷款情况也不容乐观。但目前来看资产质量问题暂且可控,而若持续恶化,政府也尚有能力在必要时提供支持。最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不支持从严监管。目前海外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实体经济流动性偏紧,通胀水平得到一定控制,经济增长放缓引起市场担忧。根据逆周期监管的一般原则,现阶段并不适用过严的监管要求,而应适度放松监管。(来源:《浙商证券》、《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