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紫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4版            紫砂
 

2011年12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艺

来源:中国企业报  

品艺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

“青年艺术创作的杰出代表”

吕俊杰是中国一位年轻的紫砂艺术家,虽然年轻,但是他紫砂的制作、创作是很有成绩的,我想他的成绩是当代青年艺术家艺术探索的一个代表。他的紫砂是得到紫砂界、收藏界和艺术界大家共同承认的,他在紫砂艺术的继承方面用了功夫,是一个地道的紫砂传统艺术继承者。同时他在紫砂艺术的创造方面,融入了新的、当代的元素,这适应了,或者是在一定的意义上引导了当代人们对紫砂艺术审美取向变化的要求,所以我认为他的紫砂艺术是当代青年艺术创作的一个杰出代表。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

“紫砂艺术的开拓与创新者”

吕俊杰生活在紫砂工艺的重镇江苏宜兴,自幼得家父吕尧臣大师把业亲授,“环境”与“家传”构成了他从事紫砂艺术的基础条件,滋养了他在紫砂造器塑形、尚神求意上的天赋。正是在这种浸染式的学习与研究历程中,他对紫砂艺术的传统要义与文化内涵有了深刻的体悟,“紫砂精神”如同融化在血液里的营养,成为他长期不懈创作与探索的动力。但作为新一代的紫砂传人,他更具有崭新的创造意识,那就是不满足于停留在紫砂工艺的传承层面上,而是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与识度,自觉地在文化修养、社会活动与人生阅历等方面充实自己,形成自己开放的心境与豁达的胸怀,形成从工到艺、以艺带工的思想升华,从而在人到中年之际,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个性情怀的紫砂创造之途,以大量创新的作品为中国紫砂艺术的当代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作品在三个方面有着不凡的造诣:

其一可曰神追正典。吕俊杰制器,重视的是器型的内涵,这需要有一种超越已有程式的艺术信念,特别是需要有一种拨去世俗迷雾干扰的心理定力。难能可贵的是,他凭借着自己深厚的艺术学养,在众多的传统因素中直取紫砂造型的正典,追求简约含蓄、雄浑大方的品格。

其二可曰参悟造化。紫砂艺术和其他中国传统艺术一样,讲求以自然为师,从大自然丰富的变化中汲取灵感,形成与自然相谐相生的意象。在这方面,吕俊杰也情有独钟,尽显才华。

其三可曰敏寓生活。紫砂艺术的上乘境界实是现实的提升,精神的载体,如何使紫砂的形象既保持精神化和精神性的特点,又体现今天时代生活的风采,吕俊杰在这方面也做了深入的探研。

当才情、学养和技艺融为艺术家的整体时,艺术的整体就会散发出隽永的光辉。吕俊杰的紫砂艺术堪称天、地、人合一的结晶,也就是传统、自然和理想合而为一的结晶。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

“梦入五色境由心出”

我曾于十八年前见过紫砂大师顾景舟,并作文《分毫之间》,说的是顾先生为艺为人的态度。他那内敛、谨严,话语间一丝不苟的认真也表现出对事物评判的尖刻。我曾带外国艺术家制陶于宜兴,与紫砂艺人过往甚密。对紫砂类大师的形象多有些概念。因此,通武术而又精紫砂的俊杰君何等模样成了我的好奇。因为从事肖像雕塑艺术的我已习惯了在面相、体态、气质间寻找世界大千。果然,俊杰君气度不同于同类大师。爽快、利落,高而挺拔的身材富有向上的蓄劲与冲击力,所谓意气风发。再观其神,有一副天生富于观察与思考的智慧相。江南才子的秀骨清相与武林道人的侠义相辉映,仿佛注定在艺术上他会有果敢的创新。

品其砂色,我喜欢他于五色朦胧中所绽放的艺术之光。他的技法基础是家传的绞泥技法,是选用烧成收缩率相同的两种不同泥色彩泥料相间掺和挤压而成泥胎,似幻似梦形成自然花纹。

品其立意,我欣赏他奇妙的构造与思维,尤其是绝妙地借助了泥在绞化过程中的变幻所形成的气象。如《紫气东来》、《牧童渡水》那花纹的波形与壶的造型构成相辅相成、意趣横生的整体。

品其造型,我赞美他几何构造中所展示的哲学思考,且以简为原则。《阴阳太极壶》、《追古提梁》纯净、古雅又富新意。造壶难得古,因为“古”是一种气息,它必须是在对古法继承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古而新是”别开生面的创造。

俊杰正是锐意进取之年华,我们常切磋谈艺,论壶则是我们的保留节目。他也迷恋雕塑艺术。雕塑、制壶均用泥,且以手制,实质以心造也。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器与道的大象融合”

俊杰的作品有两个我感受最深的印象:

第一,他能够在紫砂传统里面进行新的创造,把现代的观念与意识,尤其是跟当下中国人精神发展的状况有一个很好的结合,这是他最了不起的。

我最喜欢他的《纳天》与《行云流水》系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个作品不拘常法,把自然的纹路和创造、创意结合起来,达到很高的境界。本来具象的壶,俊杰把它抽象,抽象和具象结合得很好。“大象无形”,原来我们的壶都是追求形,现在俊杰有一个开拓性的动作,就是把大象融合进去。

第二,他部分的紫砂壶是和当代的文人、和当代的知识分子、和当代的文化传承、和当代的文化是紧密接触的。壶不再是一个品茶用的器皿,他把器上升到了“道”的境界,把

“器”和“道”结合起来,器还在,器的原形、状态还在,但是他又求道,求一个更高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和文人、和知识分子、和当代的思考,和当代人对历史、对文化积淀的结合,这个结合很巧。有很多交流作品我觉得很妙,就是和当代的大画家、大文人、大知识分子之间有结合,非常不得了。跟季羡林合作的一个壶,季先生的字在壶上,中华文化的象征,俊杰把它融在壶里面,这个壶就不再单纯是一个器皿。

将来俊杰要扮演更大的角色,作为紫砂文化在全球象征性的人物,要用这样的高度看自己,看世界。一方面保持永远的谦虚,吸收所有的营养;另一方面要有一个世界的胸怀,一个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胸怀。历史时刻已经到了破冠而出的临界点,俊杰的作品已是中国紫砂文化具有象征性的一个新起点。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