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沉重的环境 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沉重的环境 区域
 

2011年12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住环保这一“绿色”财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永棠

抓住环保这一“绿色”财富

近年来“绿色”可谓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从普通民众到政府,再到公司CEO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移到这个象征环保的话题之上。看上去环保像是逆风,但只有在逆风中才能把风筝放高、放远。江铃汽车的成功,证明的也正是这一点。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新的环保视点是一种变革,将带来崭新的思路、全新的市场、更多盈利,并增加价值。而对于其他企业来说,环保视点会以更为谨慎的渐进方式浮现出来,成为企业战略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这些企业不会即刻就从环保行为中得到可观的收益,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中获得长期的、持久的优势。对于大型重工业企业而言,从环保中获益是在板上钉钉的事情。

从长远角度来看,环保能力也是企业的一种竞争力。如果一家企业先行多做环保功课,主动执行环保标准和相关要求,推动环保能力提升,相应的社会美誉度就会更高。无疑,这将积淀成为企业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有助于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环境竞争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把握制胜的主动权。

另外,当企业将环保工作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才会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对企业来说,承担环境责任其实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好事。

事实上,那些用环保视角看问题的企业往往比竞争对手更具创新性和进取性,比大多数人更早发现新出现的问题,从而为应对影响市场的不可预测的力量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也更擅长发现新的机会,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并减轻环保负担。重新改造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促进收入增长,并提高了客户忠诚度。

对于江铃汽车来说,已将环保管理视为日常工作,致力于从环保战略中挖掘财富。

以前企业界普遍认为,环境成本的投入是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上述观念开始发生根本的转变:企业采取环境对策之后,企业形象的改变成为打开产品销路的重要因素,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可以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的投入,企业与周边自然环境及当地民众的和谐相处为自身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聪明的企业从环保节能方面可收获更高的收入、更低的运作成本,同时也收获了更富创新性的企业文化、更高的“无形”价值以及企业诚信度和品牌信任度的提高等。

有了绿水青山,才有可以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时刻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切实消除侥幸心理,视“环境保护”为基本的社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保护好蓝天碧水作出应有的贡献。

美国环保局长史蒂芬约翰逊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GDP增长了3倍,机动车数量增长了3倍,而空气污染物却降低了一半以上。与之相比,我们的差距显而易见。环境保护与发展是可以相得益彰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难就难在怎样协调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江铃汽车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节能环保的关键是怎样把意识和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有赖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内在的意愿和外在的激励将会产生“1+1>2”的效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