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公司
 

2011年12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第三方支付发力跨境业务此举被认为是相关企业的必然选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志豹

国内第三方支付发力跨境业务此举被认为是相关企业的必然选择

跨境支付的产生是以国际电商及国际间贸易的快速发展为基础的,且跨境交易的产生是需要国内外企业相互合作完成的。

在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大局趋于稳定后,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龙头企业不约而同地开始将触角伸到跨境电子支付领域。

近日,快钱对外高调宣布携为外贸电商提供国际收汇服务的解决方案进军跨境电子支付这一新兴市场领域。此前,腾讯财付通与美国运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财付通客户提供在中国以外地区的美国运通网络商户跨境在线购物的创新支付工具。”是双方的重点合作内容。

而占据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半壁江山的支付宝同样在跨境支付领域发力。《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目前支付宝已经突破了国外信用卡用户跨境支付的技术障碍,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普通信用卡持有者很快就可以通过支付宝直接从中国市场购买商品。

随着国内企业的涉足,PayPal在跨境支付一家独大的局面势必会发生变化。“但是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形成威胁,毕竟PayPal是国外的公司,它在国外的用户群极为广泛。”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涉足跨境支付关键要看国外用户是否接受,愿不愿意使用它们。

国内企业抢滩 “跨境支付的产生是以国际电商及国际间贸易的快速发展为基础的,且跨境交易的产生是需要国内外企业相互合作完成的。”艾瑞咨询产业研究部分析师王维东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分析说,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欲望及对多元化支付方式的需求将吸引更多的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而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消费者对跨国支付需求的日益增长,更多的中国企业将走向国际市场需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于此次推出的国际收汇方案,快钱公司CEO关国光表示,借助快钱平台,广大企业可以方便、快捷、安全地开通全球范围内的外币收款渠道,迅速将业务拓展至世界各地。

据悉,目前快钱能够支持VISA、MasterCard、AmericanExpress、JCB等国际卡支付,在全球范围内覆盖4大国际卡组织的近15亿张信用卡。此外,快钱还能为外贸电商提供一体化结汇服务。

除了提供交易和结算的便利性外,快钱通过与全球领先的支付风险服务机构CyberSource合作,采用专业化的风控服务,为商家建立有效的防欺诈机制,减少商家风险。

最早采取行动的当属支付宝。今年9月5日,支付宝收购了安卡国际集团旗下安卡支付,进入国际航空支付领域的同时奠定了深度拓展跨境业务的基础。随后,支付宝又突破了国际支付的技术障碍,从而具有了强大的跨境支付的技术实力。

而与支付宝的自我开发不同,财付通选择了更为快捷的路径。根据合作计划,财付通将于美国运通共同为中国市场开发创新的在线支付解决方案。该方案将提供中国财付通客户经由美国运通前往跨境在线购物平台globaleshop,畅游美、英两国热门购物网站。

财付通总经理刘颖麒认为,与美国运通的合作,将能加速财付通扩展业务规模,进入跨境在线支付服务领域。

拓展跨境支付业务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必然选择。

艾瑞研究院院长兼首席分析师曹军波表示,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的快速发展,外贸电商的巨大市场空间是吸引国内支付企业涉足跨境支付的核心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在网购、航空等热点领域竞争激烈,支付企业不得不寻找新兴市场以实现进一步的规模化扩张。“跨境支付恰恰正是这一新兴市场。”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潜在规模要比现在1万亿的规模大很多。

格局短期难变

国际支付企业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政策上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国内企业的强大阻力,随着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崛起,PayPal将会受到来自国内支付企业越来越多的挑战。

事实上,因为监管审批问题,尚未获得国内支付牌照的PayPal确实难以在国内支付市场大展拳脚。然而其在跨境支付方面无疑是一家独大。

“目前虽然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但相比刚开始涉及跨境支付的国内企业,PayPal的跨境支付市场占有率绝对是最高的。”莫岱青说。

公开数据显示,作为国内最大的跨境支付商,去年PayPal在大中华区的总支付金额超过44亿美元,占其亚洲地区收入的40%,并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2010年底,PayPal在大中华地区的商户总数突破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PayPal拥有广阔的海外渠道和网络,可帮助中国企业迅速拓展全球市场。”这一点对致力于海外业务的国内企业来说最有吸引力,同时这也是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所最为欠缺的。(下转第十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