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健康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健康管理
 

2011年12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表情暴力”应引起重视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若溪

“表情暴力”应引起重视

前不久,有网友在网上公开抱怨很多大城市公交车和写字楼电梯里的人“表情不好”,不是双眉紧锁,就是木讷茫然,并呼吁市民注意表情。专家认为,身在职场,那些“拧巴”的五官搭配对于周围的同事及伙伴而言,可能正在构成一种暴力侵犯。而相反,如果不论心境如何都处处以微笑示人,那么久而久之定会憋出内伤。

案例:“外伤型”

赵明特别不愿意去上班,他说在同一办公室的李超整天不是长吁短叹,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还有隔壁的李影,也不知道有什么想不开的事,动不动就愁云惨雾,泪眼迷蒙,把整个屋子搞得跟遗体告别的气氛差不多,另外还得提一下门口传达室的张大爷,和人说话眼皮都不抬一下,一大清早的就给人心里添堵。

专家拆招:学会对坏情绪“视而不见”

所谓“表情暴力”的“外伤型”,实际上是指外界“坏表情”对感知者自身造成的心理伤害。即他人通过其表情,传递给我们一种消极、抑郁或焦虑的情绪,并由此造成困扰和压力。就如同案例中的赵明,他认为自己不能平静面对的“坏表情”,实际上是三种比较典型的负面情绪写照———抑郁、悲伤和冷漠。很多我们所看到的“坏表情”,其实是当事人遭遇挫折和失败后的一种自然反馈方式,往往不受控制。

也许李超动用积蓄投资的股票一路跌停,糟心得很;也许李影的男朋友和她提出分手,一时之间不能接受;也许张大爷的脚崴了、腰闪了,身体不适,自然没了“家长里短”的闲聊。

事情其实很简单,但猜忌和怀疑却使你开始烦躁不安。“他的脸色是不是冲着我来的?”“他为什么总这副德性啊?”当你把别人的沮丧情绪转移到自身时,“表情”就成为了一种暴力工具。那些整天苦着脸又不说话的人,一般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不强,不能客观地对待事物,对于外界的很多议论及评价会产生负性情绪。专家建议应该“视而不乱”,尊重了他人,也保护了自己,可谓是一举两得。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