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电力涨价怪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成昆宋江云
打破电力涨价怪圈
2004年以来,我国经历12次电价上调,仅今年就三次上调电价,这次火电上调2.6分,为今年以来上调最大的一次,但即使是这样,电企亏损一直不绝于耳,人们禁不住会问,电价简单上调是否就能解决电企亏损问题?
记者就此问题分别采访了相关各方,均表示仅调电价无益于从根本上解决电企长期亏损的局面,在市场煤、计划电的格局下,电企亏损在所难免,要改变这些情况,煤电联产和资源地发电输往用电地区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式。
但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介绍,此前因经济危机等因素,我国煤价上涨后电价调整幅度较小,造成电企亏损严重,要改变电企亏损的现象,必须将制定科学的电价形成机制,除直接成本,电价还将包括资源保护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
改变供输格局
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在晋、陕、蒙三个地区,去年三地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57%,今年上半年三地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近59.4%。过去中部和东部一些省区像安徽、河南等煤炭输出省现在都变为煤炭输入省,原来西南偏于水电,但云南、四川和贵州今年来水不足,火电建设上不去,缺电严重。西部煤炭产量比重过高,运输压力加大,为全国煤炭长期稳定供应带来新的挑战。
而对这样的情况,内蒙古一位长期关注经济发展的官方人士认为,我国为缓解电荒,应当在能源产地建设发电基地,然后通过高压将电力外输,这样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煤炭成本。
山东淄博一煤企负责煤炭运输的管理者告诉记者,“从陕西将煤运到天津港,每吨成本300元以上,而用汽车将煤运到山东淄博,每吨成本是800元,原煤不过200元,运输成本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
据记者了解,蒙网上网电价是0.28元,调价后也不过0.3元左右,到达终端工业用户后收费0.48元,同时内蒙古的煤炭开采成本只有每吨70元左右,如果在当地发电,尤其是煤电联产,电煤成本占的比例则会非常低,对于降低全国电价,缓解电荒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目前仍未见到国家对电力分配有清晰规划,资源地发展电厂供应南方省份的计划尚未见有计划。
缺煤省份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在本地大量建电厂,当地没有煤炭就从内蒙古和山西等地运煤,导致内蒙古大量的煤炭外运,用石油这种高级能源运煤炭这种低级能源,实际上也是无法根本改变煤电紧张的情况。
目前,内蒙古和贵州、新疆等地也制定了限制煤炭出省的政策,新疆要办煤炭出省证,内蒙古要求企业所产的煤至少50%在本地转化,贵州煤炭出省则要求上交200元的煤炭调节基金。
最近国家发改委要改变这种情况,变成出省调节基金,即各省煤炭出省,最高不超过23元,改变目前这种煤炭不能出省的情况,鼓励煤炭跨省调剂。
实行煤电联产
在电企叫好的同时,也有对提价的担心。卓创资讯分析师唐军认为,作为公共产品的电价上调,将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一系列成本上涨反应,从而再次加剧我国稍有缓解的通胀压力。所以,要真正解决电荒,首先要弄清电荒形成的本质原因。
目前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多以国企为主,垄断经营模式占据我国煤炭行业的主要位置,煤炭价格以市场化方式运作,跟随市场行情波动。而我国电力企业运作由国资委计划部署,电力价格统一实行计划内调整。在我国是“市场煤,计划电”,所以,我国电力和煤炭在两种不同体制下相互关联,从而形成两种不同体制间的相互碰撞。
唐军同时表示,电价上调难于从根本面解决火电企业亏损的局面,相反却将加剧我国通胀压力的水平。2008年以来已经上调电价4次,现在上网电价比2008年高,但煤价比2008年已经下降。解决电荒的主要方法是打破国企现有垄断下的体制束缚,推进资源类产品的市场化体制改革,加速煤炭与电力的联动机制。如若不然,煤炭价格的持续走高,将导致我国供电缺口继续扩大,电荒也将愈演愈烈。
煤炭行业近年来一直在建议,为促进节能降耗,国家应在充分考虑社会及电力行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及早理顺能源产品价格,继续实施煤电联动,稳步推进电煤价格市场化进程。
一位不愿具名的煤企高层表示,电价提高对煤炭行业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进一步提高了煤炭生产成本,同时也抵消了重点合同电煤涨价的增利因素。二是改善了下游火电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现金流,减少了煤炭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三是通过提高电价可适度抑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发展,平衡煤炭供需关系。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认为,在目前的电价机制下,煤价高了电价自然也得上涨,此前国家要求电力企业自行消化30%的成本,企业通过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但煤炭占到发电成本的80%,企业已经无法自行消化,此次涨价是无奈之举,煤电联动是没有更好的电价形成机制前的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