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公司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流企业:创新驱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一流企业:创新驱动

(上接第三版)

不仅仅是电子在信息领域,中国的石油石化、钢铁、纺织、机械、船舶、有色金属、汽车等行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销规模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并在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张德江曾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必须迈出重大步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取得显著进展。

在这条道路上,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一流企业正在凭借技术优势,厚积薄发,逐渐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

从中国企业联合会的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向世界一流企业前进的路径。

该报告指出,纵观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绝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径。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领先企业开始在自我积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期望通过自身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培育自主品牌。从创新链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企业是从生产制造起步,逐步向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基础研究推进,走的是逆向创新之路;近年来,少数企业在新兴产业和新产品的创新中开始走正向创新之路,从基础研究、概念设计、产品设计开始做起,并逐渐掌握一些行业或产品的主导权。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

王忠禹指出,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已经占到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3%,但其中近80%用在了实验发展方面(即用来改进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外形等),仅有6%用在了基础研究领域,说明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用在研发领域的低端。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96%,远低于发达国家3%左右的水平;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仅占规模以上企业的8.5%。

一些参与调研的企业反映,企业技术创新在政府层面缺乏统一规划、协调,顶层设计不足,这些年出台的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非常多,但由于缺乏执行的基础和条件,没有牵头落实部门,使得这些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重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研究总报告》指出,近年来,虽然企业承担各级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但从科研项目最初的指南到后期的评审,还是专家和政府主导,没有真正发挥企业了解市场、了解行业的优势,并没有真正反映企业的创新需求。而随着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大飞机等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相继取得重大进展,使得政府主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创新体制得到某种程度的强化,社会各界似乎更加偏爱这种创新推动方式。但是从国内外成功经验来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方式只能局限于极少数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根本利益的战略性项目,绝大多数创新项目仍然应该实行市场主导,由企业自主决策、自主完成。因此,必须合理界定政府主导创新和市场主导创新的范围和领域,政府在大多数应用型创新项目中只能起到引导、服务和营造环境的作用,而不能越俎代庖,由政府大包大揽来代替企业进行创新决策。

不应忽视的是,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报告显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重点工业的整体技术能力还有较大差距,比如汽车工业在整车测试技术、整车试制与装配技术等方面,石油化工行业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实用高效的炼化一体化相关技术等方面,有色金属工业在新材料研发、生产技术装备、金属回收率、有色金属产品单位平均能耗等方面,装备制造业的光纤制造装备、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核心石油化工制造装备、数控机床、高端医疗装备、创新药等方面,船舶工业的LNG、VLCC和大型集装箱船制造技术等方面。

整体技术能力的不足还体现在专利数量较少等方面。数据显示,中国研发投入和企业专利产出等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09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仅占4.7%;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授权发明专利14277件,约每三家企业有一件。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