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鄂尔多斯再调查 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鄂尔多斯再调查 深度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转变思维还是重金救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钟启平

是转变思维还是重金救市?

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时,往往会发出轰然巨响。鄂尔多斯市政府就像其他地方政府一样,希望在不戳破气球的情况下能让房地产泡沫瘪下去。

在鄂尔多斯楼市出现危情之后,传来一个消息,鄂尔多斯主体城区的东胜区计划实施包括75亿至100亿元人民币的“房地产企业重组计划”和数十亿元的“政府收购计划”,以缓解目前东胜区房地产市场的僵局。这座建在“黑金”上的草原之城有着稳定的煤炭收益,每年增幅超过30%的财政收入足以抵御此次“地区金融危机”。

鄂尔多斯人毕竟太有钱了。显然,“救市”注入的资金有助于化解目前的楼市与高利贷双重危机。然而,这种救市行为究竟是逆潮流而为,还是顺潮流而动,就值得思考了。

当然,我们对各级政府的苦衷应当给予理解。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涉及到50多个行业,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达1/4左右。如果加上与地价有关的资产抵押部分,目前全国银行房地产贷款依赖水平在50%左右,部分大型城市开发商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已高于80%。银行风险同房价上涨成正比例增加。

与房地产危机并存的,是各个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各地方政府将对银行体系整体负债13万亿。政府债务处理不当也会引爆金融危机的。

然而,房地产价格的暴涨确实是饮鸩止渴的事,不痛下决心止住这个势头,就非把整个国家拉入日本式楼市崩盘局势不可。一年来,中央政府努力纠正、弥补、限制这种价格泡沫,这是正义之举,符合民心之举,这是要欢迎、保持的一个事情。鄂尔多斯的钱再多,也没有必要去保持那种鬼城,拯救那种楼市。

其实,对于开发商来说,此时也是主动解扣的机会。中国政府通过税收、财政、经济政策、行政手段对开发商阵营施力,开发商阵营通过源源不断的后备资金来绑架中国经济,且不断的提高赎金。所以一旦房价回归真实的价值之时,就是有一大批开发商崩溃之日。如果现在有开发商逃离房地产业的角斗场,那么跑得慢的就是最后的输家。如果都不跑,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最后拿到接力棒的就是接盘者。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前日,本报报道大批央企推出房地产行业,便是一则令人鼓舞的新闻,这些企业曾经进入房地产市场,表明大量实体经济企业为寻求利润投向房地产市场,现在他们转而全力投入实体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不光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再不乘此机会刹车,再继续荒唐地“涨幅趋缓”。再继续违背规律、违背民意,明年的今天就不只是鄂尔多斯,此类现象就会蔓延!对于鄂尔多斯政府来说,同样有遵循中央意旨,顺时代潮流而动的问题。顺势而为,是为上策。

一个城市建设,哪怕比成吉思汗当年的皇城壮丽,可是没有文化很可怕!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精神”。其包括城市硬件设施的建设,更包括城市居民共同认可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等精神元素。从严格意义上讲,“鬼城”不能算是城市,因为其没有“城市精神”,相当程度上是一些个人和机构,牟取利润的工具。鄂尔多斯的富有不可能永续,民众的智慧与创新精神才是创富的永动机。

康巴什新区管委会的官员,认为康巴什新区完全可以托起如今高房价的言论,更有人拿出了浦东今日鬼城之高房价的陈词。至今仍用这些美好的建设规划与设想,显示了这些人思想深处力挺房地产泡沫的言行。

“鬼城”名号,使得鄂尔多斯成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最佳展品”。从经济学视角观察,鄂尔多斯的富裕是一个资源城市“局部暴发”的“展品”。鄂尔多斯作为重工业、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二次工业化发展已走到了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这也正是当下我国其他资源类城市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

鄂尔多斯,像一面镜子折射着正在艰难转型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它像一个标本展示着从资源与生产主导到消费与服务主导的发展模式,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从单纯追求经济总量与规模的增长,从消耗资源性的增长、从投机性增长到追求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进行,全国城市商品房也必将回归到一个合理的价位。鄂尔多斯楼市崩盘已经向疯狂建设的开发商和疯狂囤房的炒房者敲响了警钟。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不断深入,曾经冲到半天之上的虚高房价现象得到了一定有效的遏制,全国各地房价上涨的趋势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达到了初步的预期目标。

房地产调控措施,大到对国家经济安全,小到对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都是极其重要的,这次动真格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是利国利民的科学决策。我们为鄂尔多斯的楼市泡沫的幻灭而高兴,这标志着中国楼市调控的成功。

对于今天的鄂尔多斯来说,房地产是否崩盘已不重要。甚至于,房市泡沫消除也不是坏事,重要的是政府将如何作为:是把巨额资金用来救市,继续看着“鬼城”复制出现,还是拿出壮士断腕之态,把资金投到实业上来,投到科技创新上来。毕竟,历史规律不可违,中国人已经不能再承受“鬼城”之重。再也不能死保住楼市泡沫了。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楼市经济有一个痛苦而成功的转折。相信鄂尔多斯在这场转折中能够转变思维方法,先在前面。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