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管理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沟通无时无刻不在。如果我有一个观点,你有一个观点,你的观点告诉我,我的观点告诉你,我们就各自都有了两个观点。

沟通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成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赵璐

沟通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成效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准确快捷地传递信息,加强组织内部沟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这些沟通活动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成效。换句话说:良好的沟通意味着有效的管理。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换,是信息在人际间相互传播的过程。对个人而言,有效的沟通可以充分展现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将使个人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对于企业而言,员工自觉的沟通意识、内部良好的沟通环境,有助于团队合作和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

可是,如果沟通的渠道不畅通、组织内部关系不协调,必定会影响工作,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组织中存在沟通障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或者同事之间,在性格、态度、思想、经验水平、文化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这使信息在沟通过程中必然受个人主观心理因素的制约,较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双方接触较少,容易造成沟通不顺畅;下级对领导的敬畏感会对沟通的效果产生影响;相互缺乏信任,影响沟通的正常进行;当机构过于庞大、组织架构层次较多时,信息从决策层传达到基层很容易失真且耗时,从而影响信息传达和任务执行的及时性。

那么,企业内部如何实现有效沟通呢?

沟通什么———明确的目标,达成共同的协议。

沟通必须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表达方式合理。每一次沟通,都要设定一个目标,沟通的过程就是向沟通目标不断靠近的过程。一个人必须知道,沟通时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对谁说,怎么说。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沟通,从其概念上来讲,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特定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可以说,沟通必须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否则,沟通就成了日常的闲聊了。

如何沟通———信任、尊重、聆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提问。管理者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鼓励员工向上沟通。问题有多种形式,但最常见的是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问题是引入一个广泛的主题,让员工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而封闭式问题是集中于一个较窄的主题,请员工提供一个较为具体的答案。无论是开放式问题还是封闭式问题,都能很好地推动上行沟通。

倾听。倾听不仅要用耳,而且要用心。有效的倾听有两个层次的功能———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对方的情感。因此,好的倾听者不仅要明白对方话中的意思,还要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同时,借助有效的倾听,管理者还可以发出一个重要信号———关心员工。

会谈。定期安排会谈是促进和实现有效沟通的一个好办法。在会谈过程中,鼓励员工畅所欲言,谈工作中的问题、自己的需要、管理中的不足之处等。这样的会谈可以帮助管理者深入探究员工的内心。

开放政策。开放政策是指鼓励员工向他们的主管或更高管理层反映问题。比如,员工遇到问题首先找自己的主管,如果问题不能被解决,可以向更高一级管理层反映。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破除向上沟通的障碍,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虽然管理者的门是打开的,但员工的心理障碍依然存在,使他们不愿或不敢走近高层管理者。因此,对管理者来说,更有效的开放政策是自己走出办公室,到员工当中去,了解更多的信息。这种做法称为走动式管理,既能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又能在组织中营造平等友善的氛围。

企业管理,最怕的就是团队成员拒绝沟通、不会沟通,这样的企业犹如血液流通不畅的机体,面临的是供血不足,甚至走向衰亡。从让人愿意说话到愿意说真话,循序渐进地让团队学会沟通,让血液循环起来,才能更快、更有效地解决管理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在柯达公司,每个员工随手都能拿到建议表放进信箱,这些建议表能直达“建议秘书”手中。秘书及时将各种建议送到有关部门进行审议、评价,而提出建议的人可以随时询问建议的下落和结果。他们还设立了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对员工建议进行审核。柯达公司从成立至今,员工已提出建议近200万个,其中高达1/3的建议被采纳或借鉴。柯达公司认为,这种制度对沟通协调上下级关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最终推动了产品的开发和企业的发展。

沟通无时无刻不在。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的苹果给了你,你的苹果给了我,我们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我有一个观点,你有一个观点,你的观点告诉我,我的观点告诉你,我们就各自都有了两个观点。现代企业管理,就是要不断加强内部沟通,让员工清楚公司的方针、政策和所处的形势,让企业了解员工的状态和需求,逐步建立起一套成熟完善的沟通系统,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共赢。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