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气候大会前夕的中国“白皮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静宇
德班气候大会前夕的中国“白皮书”
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将在南非德班召开,这是2012年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官方文件《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前召开的最后一届气候大会。《京都议定书》能否在2013年进入第二承诺期,各国能否就新的减排目标达成共识,德班气候大会可谓成败系于一身。
不过,相关专家认为,此次气候大会恐难达成实质性协议。原因在于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始终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而一向大力推动《京都议定书》的欧盟,也因经济原因导致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援助力不从心,同时更加强化了对美国做法的不满情绪,这些都将影响到对第二承诺期的认可。
中国既定减排目标有望实现
中共中央编译局气候问题专家曹荣湘表示,尽管全球的减排控温行动遭遇了挫折和障碍,但中国的自主减排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实现既定减排目标的可能性相当大。另外,中国政府决定,今后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减少17%。
同时,针对德班大会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方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方案,既按照《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既坚持《议定书》有第二承诺期,又将没有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囊括进来,希望这些国家做出有可比性的减排承诺。同时,发展中国家自主减排的行动也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表达出来,纳入最后的整体方案。
解振华说,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坚持了现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是一个建设性方案,由于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也是一个“公平”的方案。
11月2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并予以积极评价,认为中国始终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执行中履行承诺,不断通过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白皮书”称,中国将重点从11个方面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中国阐述了德班气候会议立场:愿承担相适应的减排义务,同时,中国也要求发达国家继续承担其责任,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发展中国家支持。
“白皮书”指出,要研究制定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并根据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作出修订。组织编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1—2020)》,指导未来10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解振华表示,中国将重点从适应气候变化基础项目建设、适应气候变化技术推广、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产品技术的推广应用、继续开展针对发展中国家需要的能力建设项目四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帮助。
中国呼吁发达国家共同履责
据悉,尽管200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所下降,但距上一次排放量出现下降已逾十年。去年的全球碳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约25%。而从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到2010年的坎昆会议,《京都议定书》的实质内容已经被改变。在气候谈判过程中,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一方面反对《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另一方面,又要求发展中国家做出相应的约束性减排承诺。
中国政府2009年11月26日自主宣布了温室气体减排的约束性量化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解振华表示,中国现在温室气体排放量确实很大,而且增幅也很快,这是事实,我们也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缓温室气体增长的速度,争取努力使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早一点出现。
事实上,中国的很多碳排放都是出口企业制造的,相当于中国是为其他国家承担了一定的碳排放,同时中国的人均碳排放也远低于欧美。
此次“白皮书”中,中国也要求发达国家继续承担其责任,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发展中国家支持。欧盟各国除德国外,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财政危机。因此,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上,差钱的欧盟会趋消极,更不愿采取实质行动来兑现承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将因此变得更加艰难。
而在技术转让上,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李雁称,“中国更加希望的是低碳、清洁技术的转移。这次会议,可以就清洁技术转移中心的机构设置上取得一定的进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技术谈判上进展还是可以的。但是整个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谈判进展很慢。这主要是涉及知识产权、专利权转移的问题。各国尤其是美国视绿色经济为其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转让上难度很大。”
据李雁介绍,美国国内本身对气候变化议题就有很大争议,在其政治体系下美国政府要把气候变化纳入立法,难度是很大的,尤其是遭遇大选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