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沉重的环境 监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沉重的环境 监管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境监管政府NGO互补前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特约记者张丽

环境监管政府NGO互补前行

左上: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在进行水体水质监测茛左下:环保志愿者展示自制的“垃圾桶”右:环保部工作人员了解垃圾处理和再利用情况CNS供图

从1998年的特大洪水,到2011年的德清血铅、渤海漏油、云南镉污染,一例例环境事件,一个个癌症村,正在不断唤起公众的警觉———环境正在急剧恶化。用绿家园的创办者汪永晨的话来说,“环境意识,从伤痛中来”,同时伴随着这种伤痛成长的是政府与民间的环保监管力量。

环境执法力度渐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环境污染防治力度逐步加大,环境保护事业积极稳步发展,环境法制建设日臻完善,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同时,我国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全社会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环保部门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等战略思想,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十一五”收官之年的2010年,环保部门以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为主题,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保护环境与促发展相协调,污染减排与调结构相促进,环境改善与惠民生相结合,环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亮点频出。如,针对气候变化及减排要求,积极印发和推广节能减排方案;认真兑现环评“七项承诺”,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首届环境监测大比武正式启动,环境监测系统5万余名干部职工参与技术大比武;制度、体制和机制不断创新等等,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突飞猛进。

为推进“十二五”环保规划的顺利编制,环保部积极进行了环保规划财务与机构队伍建设等工作,使得机构编制得到充实和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认为,这主要体现在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压力巨大。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还很严重,重化工业等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在工业污染排放中的所占比重还很高。新的环境问题,比如电子废物的问题日益显现。环境突发事件和污染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期,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这些都为环保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据悉,在“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以饮水安全、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这些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近日,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首次对细颗粒物PM2.5的测定标准进行规范,为接下来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做准备。虽然环保部还未将PM2.5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但部分城市环保部门已经纷纷出台规定准备将PM2.5纳入公布范围。

这一做法被很多人士叫好。有网友表示,“环保部门通过专家答疑、开放空气监测站等一系列举措,赢得公众理解,环保部门在面对公众质疑,敢于正视并且针对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公众的信任,这确实是政府部门在面对危机时应该具备的应对素质。”

曾计划10月31日召开的第七届环保大会备受瞩目。作为国家层面规模最大的环境保护会议,本次会议除总结“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外,还将部署“十二五”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有关人士指出,会议召开后,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进一步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继续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扩大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此外,由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可能于本次大会前后发布。然而,会议并未按期举行,延后原因和举办时间至今还在猜测中。这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NGO模式更具建设性

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中,各种非政府的民间环保组织起到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民间环保NGO属于探索、探险型的机构,社会中存在的环保疑难问题,尤其是社会共识原来没有发现、认定的问题,需要环保NGO去发现和推进其成为社会共识。而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问题有可能被解决、一些疑难杂症有可能成为常见病案的过程。

著名环保人士冯永峰表示,公众参与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而公众群体中一个比较显眼的群体,就是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环保NGO已经突破3500家。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生社团、草根组织加入其中,许多机构还未注册,精准的数字变得难以统计。

2007年,环保总局副局长周建在出席“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时曾表示,“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周建评价指出,我国环保民间组织成长于群众之间,以维护公众权益为目标,近些年来发展良好,在开展环境监督、法律援助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联合政府和民间的重要纽带。

在众多的突发性环境事件中,环保NGO的及时参与暴露出了部分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在环境污染问题上的不作为,2011年7月4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以及达尔文自然求知社等11家环保类NGO发表公开信,要求中海油、康菲公司公开相关信息并道歉,推进相关信息的披露。8月31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文、自然之友、环友科技、南京绿石等5家民间环保组织联合发布了苹果公司供应商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苹果的另一面2》,报告称苹果公司的污染排放正随产量扩张而蔓延,严重威胁了当地环境和公众健康。用冯永峰的话来说,“本地化、区域化的环保组织大量出现,关注中国环境问题的环保组织大量出现。一些疑难问题开始有环保组织去明确地挑战和推动。”

如今,民间环保NGO的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正日益变得更具理性和建设性,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也越发重要。冯永峰说,“当前是中国民间环保组织最好的发展时期,因为业务需求极其庞大。社会愿意参与环保的能量也很充足,给足了民间环保组织的探索空间。”曾直接参与渤海漏油信息披露的达尔文自然求知社项目运行官邵文杰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环保NGO的参与推动了渤海漏油事件真相的逼近,同时我们通过去现场调研为媒体提供大量的信息并协助媒体调查。”

冯永峰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环保组织的活动时间太短暂,但当前正是大量成长并积累经验的时代,也是最富有吸引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参与中国的民间环境保护,无论对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是非常过瘾的。”他表示,每天都有眼花缭乱的案例在吸引着环保组织的精力,也激发着他们的实战能力。而在这个时代积累下来的经验,是真实的、浴血奋战的前线经验。

当前,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整体趋势已经明朗,当地人关注当地事务、当地环保组织大量涌现,已经是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自然大学乐水行张祥表示,因为担心会影响经济发展或带来负面新闻压力,地方环保部门并不愿意透露污染信息,尤其是详细数据。民间组织应该学会与相关方有效沟通、创造共赢。

专家指出,要切实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需要环保项目所在的社区、当地政府、环保技术专家与机构、企业以及公众等共同努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