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宏观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宏观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造”跨国公司走向海外——访中国企联副理事长李建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中国造”跨国公司走向海外——访中国企联副理事长李建明

11月中旬,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社会公开发布了

“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这是中国企联首次发布该指数,也是国内第一份有关“中国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的榜单。11月19日,就该榜单出炉的背景、传递的信息、测算的标准等问题,《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企联副理事长李建明。

目的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中国企业报》:11月中旬,中国企联向社会公开发布了“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发布这个指数的初衷何在?

李建明:这是中国企联首次发布“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也是国内第一份有关“中国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的榜单。

中国企联推出该指数是为了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同时为社会各界提供我国大企业跨国经营的相关信息。

《中国企业报》:9月3日,中国企联刚刚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这两个榜单有什么关联?

李建明: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初衷是引导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发布“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是为了引导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培育打造一批世界级跨国公司。

《中国企业报》:在两个榜单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都位居榜单的前两名,这是巧合吗?

李建明:这不是巧合,是其实力决定的。中石化、中石油如果没有实力是不可能排在中国企业500强前两位的,更不可能进入世界企业500强前10位。

而中石化、中石油能排在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前两位,这与它们所在行业和中国企业国际化所处的阶段有关。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还是以获取中国所缺资源为主,而中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短缺的国家,获取石油资源需要投入比较大,所以这两家企业在海外的资产比较多。依据资产多少排位,它们排在了前面。

释疑排位靠前不等于国际化强

《中国企业报》:跨国指数是如何测算出来的?

李建明:指数是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基础上,参照国际组织的通行做法,由拥有海外资产、海外营业收入、海外员工的非金融企业,依据企业2010年度海外资产总额的多少排序产生,具体是按照(海外收入÷营业收入总额+海外资产÷资产总额+海外员工人数÷员工总数)÷3×100%计算得出。

《中国企业报》:在“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排行榜中,可以看到,榜单是依据海外资产的多少进行排名的,排在第一位的“中石化”其跨国公司指数是21.83%,远低于排在第九位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62.03%和第十位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42.08%的指数,这如何理解?

李建明:排在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前面的企业,不一定代表它们的国际化经营水平高。因为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是按照海外资产多少排序产生的,而衡量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高低的指标主要是跨国公司指数。因此,只有企业的海外营业收入、海外员工、海外资产所占比例都高,才代表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高。这也是我们要同时发布跨国指数的目的。

《中国企业报》:这个排行榜最终要向社会传递什么信息?

李建明:为了向中国企业和社会各界展示中国大企业国际化的标杆,提供中国大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相关信息,记载中国大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同时方便中国企业与世界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进行对比,寻找差距,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国企业报》:在“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有80家是国企,民企只占了20家。这是否说明相对国企来说,民企的发展还有诸多不足?

李建明:尽管这100大跨国公司中民企比例不高,但入围100大跨国公司中民企的跨国指数并不低,跨国指数前3家中民企占了两家,说明民企的国际化水平不比国企低,民企现在主要要做的是继续提高企业实力。

《中国企业报》:在“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发布的同时,汤森路透公司11月16日发布了“全球创新力公司100强”名单。其中,美国企业占据了40家席位,是创新企业最多的国家。日本紧随其后,有27家公司上榜。这100家公司中还有4家来自韩国(包括三星和LG)。非常遗憾的是,中国没有一家企业登上这份榜单。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李建明: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很大,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全球创新力公司100强”中,中国没有一家企业登上这份榜单。这说明中国企业不仅国际化能力不高,创新能力还是重要的短板,急需努力改观。

举措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路径

《中国企业报》:中国企联负责人多次提到,中国的跨国公司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想走向世界,发展壮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我们还有哪些路要走?

李建明:第一,要着力提升全球领导力,建立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导班子。企业领导人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要树立将企业打造成为全球领先企业的远大志向,并矢志不渝。继续发扬中国人所拥有的不服输、勤劳、能吃苦、勇于拼搏和奉献的精神,敞开胸怀向国内外同行以及其他领先企业、专家等学习,崇尚学习与模仿,但绝不止于向领先者学习,只要有机会,就不懈努力,在学习的基础上再创造,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要大力培养各级管理层的全球理念,不仅要对员工进行长期系统的内部培训,还要通过多种方式选派员工参加海外工作,体验海外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一批能够融入海外市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专家,使得企业的触角多元化、丰富化。

第二,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能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塑造真正承担决策和经营风险的投资主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国际化品牌战略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后来居上,或通过国际并购而形成核心能力,将企业品牌打造进入世界高端市场,或通过差异化战略和细分市场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培养跨国经营人才,尽快制定人才战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培养和引进高级复合型人才。

第三,要注意充分了解全球化的经营环境,对境外投资环境进行充分评估。通过收集当地的各种信息,了解当地的政策法规,研究如何遵守当地法规政策。熟悉经营环境、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而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明确当地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创新资源的供求情况,以便制定合适的供应链战略。

第四,采取联合走出去的方法。企业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施全球化,势必势单力薄,独木难支。要联合各方一起走出去。两方,三方,甚至四方联合,形成合力。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筑企业,可以携手开辟海外市场。还可以与国内同行(如共同分包),甚至国外同行,建立合资、合作企业。同时联合金融资本,利用金融的力量,拓宽市场空间。

第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国际政治和安全的隐患、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与控制能力较差、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