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3版:转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3版            转型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国转型的必然选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章昌裕

大国转型的必然选择

孙熙国、王天义、吴栋、白雪秋、吴昀国、孙启明、邰丽华等参加研讨会的部分专家学者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与世隔绝状态下艰难起步的,30年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不仅铸就了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而且逐步向世界展示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但要真正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唯有成为强国才能担当。只有强国,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世界并能承担起负责任的保护能力,为此,我们再次面临选择。面对开放的世界,审视当代国际经济合作出现的一系列新特征,可以认为,融入相互依存的世界和全要素运动,以开放大国姿态积极参与全方位国际经济合作是实现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强国选择

世界银行早在1997年发布《2020年的中国》报告时就认为,21世纪中国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21世纪上半叶将成为经济大国。该报告同时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7个最大经济体将重新排列,将会有5个亚洲国家隶属其中,中国位列第一。事实是,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到5878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国家外汇储备2.8万亿美元,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超越英、法、德成为第三大股东,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57亿美元,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主要经济指标表明,中国已成功比肩世界经济大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1998年就曾说过,中国走出了一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与经济快速增长独特的发展路子;在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和各类高级谋士中间,大概还形成了这样的概念:中国经济的成功,可能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最重要的事件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事实上,中国在经济腾飞的道路上一直扮演着超越者的角色,2009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全世界最大出口国;2010年8月又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人们又在关注中国何时超越美国。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但中国如何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才是更加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关于强国定义、强国标准以及中国强国之路的讨论就已展开,笔者认为,强国首先可以理解为在国际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国家,强国不仅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在国际社会中具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其次,以哲学和经济学基本观点看,能够在国际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非此之外的所谓政治强国、军事强国、文化强国等皆为无稽之谈。第三,强国不是自封的,更不是在精神世界里靠自我陶醉形成的,强国一定是在开放的世界大家庭中得到绝大多数国家公认的。

除去各种历史偏见外,可以看出,全面开放并主动与世界融合,积极参与资本运动并获得世界话语权是强国之路的共同途径。《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10月11日在一篇文章中认为:“强国地位有三种标志:力量以及基于力量的服务能力和保护能力,综合看这三种标志的关系是,没有力量一切无从谈起,有力量只提供服务而不提供保护,可能会变成逃避责任的经典现实主义者,最终导致自己提供的服务无人问津,有力量只提供保护而不提供服务,则只会变成到处索取保护费的恶邻居”,“中国正呈现强国的三大标志,即力量以及基于力量的服务能力和保护能力,实际也就是从获得力量到合作性运用力量再到引领性运用力量”,显然,历史和现实都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选择点上:尽快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相互依存理论提出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当国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趋于全球化后,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势力相互制约,最终谋求形成一种势力更强的国际经济同盟,经济政策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政策协作是十分必要的。而中国要想在发展中由大变强,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合作是必然的选择。

1.坚持开放、内外联动、互利共赢

坚持对外开放,走开放大国道路是中国的长期国策,但大国向强国转变首先在于能否处理好自主发展与世界互动的辩证关系。中国在对外开放和同世界建立相互依存关系的同时,更需要做好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这是中国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障,也是进一步同世界建立相互依存关系的最重要条件。自主发展与世界互动的辩证关系应得到正确处理,在新的发展中不可畸轻畸重,内外联动说明应抓住世界多极化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从相互依存出发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整体实力提高。在互利共赢中不仅承担“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更要提高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用自己的发展和负责任的态度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在全面参与国际多双边合作中更多地考虑彼此利益;在安全高效中参与全要素合作不仅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而且要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构建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体制机制。

2.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和国际决策机制

以大国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决策合作机制,包括制定和修改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安全规范,引导和推动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重要作用。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中国的强盛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均势,也会引起一些国家抵触情绪提高(尤其是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如果采取一些单独行动时,国际上通常会将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搅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国际政治敏感问题,在设计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与世界经济互动,建立更深入、更广泛的相互依存关系战略蓝图方面,中国必须从自身国情以及发展条件和需要出发,同时根据世界发展大势和与各国优势互补的可能性以及充分考虑一些国际忌讳,去制定切实可行和趋利避害的长期经济成长方略。

3.以投资促进创新全球资本合作

20世纪发生在全球经济领域中的最重要事件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和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资本运动的基本规则。以资本为引领的生产要素国际运动和全要素合作趋势要求中国必须尽快实现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创新,走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道路,以投资促进创新全球资本合作方式是构筑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高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当前我们必须认识到“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概念皆应成为过去,历史经验证明,资本输出是强国之路的不二选择,在以资本运动引领下的当代全要素国际经济合作中,从传统的“市场换技术”、“资源换技术”、“廉价劳动换技术”过渡到“资本换技术”,以投资促进创新全球资本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资本循环是构筑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高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

4.加入国际价值链分工体系构筑贸易强国

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转移和出口鼓励的外贸政策,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距离贸易强国还相差甚远。作为贸易强国,第一,应是经济大国;第二,出口产品生产处于国际分工微笑曲线两端位置;第三,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高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第四,拥有国际贸易主要产品定价话语权;第五,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参与者和制定者。这五项指标,除了第一和第五两项中国已基本做到,其他三项还差很多,为实现大国向强国转变,在新一轮全要素合作中,只有加入到新的价值链国际分工体系中,以结构转型升级为导向,以资本输出延长加工贸易价值链,培育新的要素优势,以全要素合作推动对外贸易创造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提高,是实现贸易强国的出路。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