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走出去”要增强实力提高实效树立形象——在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的致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

企业“走出去”要增强实力提高实效树立形象——在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的致辞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强调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求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今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问香港,积极评价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成果,充分肯定了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特别强调要加快实施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内地应与香港企业共同走向海外,联合投资、联合招标、联合承揽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海外投资年会”汇聚全球政界、商界、媒体各种力量,以“全球资源重组与中国海外投资战略”为主题展开交流与探讨,可谓正逢其时,意义深远。李克强副总理对这次年会非常重视并寄予期望,内地和香港广大企业界朋友一定要按照李克强副总理的批示要求,积极携手联合“走出去”,紧抓机遇,奋发进取。

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有许多工作要做。我认为有三个问题尤其需要重视和加强。

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增强“走出去”的竞争实力

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和举足轻重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具有各国普遍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完善的国际化服务体系以及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是世界上最开放、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地区经济体之一,在中国海外投资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约65%是在香港和通过香港向海外投资完成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连续九年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首次超过日本和英国,位居全球第五。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化经营的经验;我相信,内地与香港企业如能从项目对接、投资拓展、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必将大大提升双方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两地联合“走出去”跨上一个新台阶。

管控国际化经营风险,有效提高“走出去”实效

多年来,我们很多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企业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方面,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不少企业甚至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在当今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形势下,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时将面临更大挑战。从国家层面来说,要支持和帮助企业推进对外投资合作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要加强对境外经营的风险管控,建立健全境外经营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防范机制和境外风险应急体系,指导企业建立境外安全管理制度和境外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从企业来说,要认真研判海外投资环境,尤其是要熟悉当地的法律,因为企业面临和承载的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不可回避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避免因跨文化冲突导致海外投资合作的不成功,认真做到有效防范和充分化解投资风险,使我们“走出去”的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或者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利润的目标。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国际形象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企业共同认可的企业经营理念,也是国际社会评价优秀企业的关键指标。为此,有关国际组织开发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导原则和文件,用于指导和规范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履行相关社会责任问题。内地企业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战略中必须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包括关心员工、尊重消费者、理解并支持当地社区、政府的关切、保护环境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国际通行规则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要求,也是作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最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我们不但要赢得市场,更要赢得人心和尊重,才能在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提高企业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相当一些国家通胀仍处于较高水平,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乏力,不确定因素甚多。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内地与香港的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在国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及相关政策支持下,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贡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