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远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远见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过去的10年,地方政府与银行体系的合作框架由地方融资平台来定义,而现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定义需要从新来界定。

亟待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原金

亟待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地方政府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今的法律框架下,地方政府不能够直接举债。这就成为地方发展的一个障碍,如何化解地方债造成的危机?我们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又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11月11日至12日,2011年财新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寻找真实的成长”,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逾千名中外政界、学界、经济界人士将就2012年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金融、社会议题展开讨论。

在这次峰会上,有关地方债的话题,成为各位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参与峰会的部分专家学者针对上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中国企业报》:地方融资平台在地方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委员贾庭仁:我认为政府融资平台是我们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它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把资金的使用放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的监督与公众的检验。在现行体制制度下,财政的资金比例逐渐下降,地方各级政府的融资平台就承担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建设和管理任务,为加快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和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企业报》:当前地方还债过多地依靠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过多的依靠土地出让金是否会造成一定的风险?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从全国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债不是很大的问题,刚才我们讲国家债务70%左右,这是不是一个危险的数据,我们认为不是太危险。有两点原因,中国预算内的收入今年占GDP的26%左右,欧洲国家差不多是40%—50%,一般新兴国家不到20%,这说明中国预算内的收入已经很高了。政府收税的能力应该没有限,这个应该不是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很快,经济体每年有10%或者是15%的增长,占绝对水平每年会缩小。中国可以保持快的增长率,每年就可以吸收掉一点债的负担。

《中国企业报》:在未来地方债务危机出现困境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中央政府帮助地方政府摆脱债务危机吗?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中国未来很大可能的走向还是得中央政府信用出手,中央政府用一个长期的信用,去把地方政府短期的信用顶过来,从短期上把期限错配的问题解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考虑后面一系列,包括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模式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为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赢得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中国企业报》:当前我国所面临着怎样的财政体制改革形势?如何规避债务风险?

国家税务总局前副局长许善达:我们国家现在有一个非常紧迫的财政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要尽快编制资本预算,要编制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如果把这个东西编出来了,我们的债务有多少就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来,而且用什么来还债,这个问题就比较好来研究和解决。

我相信只要有这两条,第一,要明确不能指望一般预算结余来还。第二,要统收统还,这两条确定下来了,我们把资本预算编制出来,我想这些债务总体来讲风险是很小的。

《中国企业报》:我国金融机构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党组书记、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我们现在金融机构的缺陷造成的问题是我们现在需要深化改革。我认为下一步在金融方面想要通盘的和系统的解决问题,就是两个方向,工农中建这些大的银行就要去搞国际化,不要再设立什么小企业信贷部了。另外一个方向,要大力鼓励和设立微型金融机构,包括允许一些民间资本的进入,完善我们国家从国际化到大银行、中银行以及微型金融机构一种完整的金融体系,奠定我们国家金融经济发展的基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