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企报道是本报的鲜明特色,《安徽国企谋建“航母”》、《重庆国资委规划培育30名知名企业家》、《豫国资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等文章充分表达了地方国资做强做大的雄心。本文是对上述文章的重新梳理,以飨读者。
地方崛起遍布地方,甚至偏居“三线”的省属国有企业,不仅是所属地区经济的一线力量,也逐渐成为中国产业上升的生力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昌成
地方崛起遍布地方,甚至偏居“三线”的省属国有企业,不仅是所属地区经济的一线力量,也逐渐成为中国产业上升的生力军。
10月份财政部网站发布的2011年1—9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98485.1亿元,同比增长25.6%,9月比8月环比增长5%;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445.1亿元,同比增长28.4%,9月比8月环比增长1.6%;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应缴税费5351.4亿元,同比增长24%,9月比8月环比增长15.1%;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已缴税费5602.6亿元,同比增长26.5%,9月比8月环比下降1.2%。
地方国有企业正在以一种新的姿态亮相中国经济舞台。
安徽国企谋建“航母”
在近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名录中,安徽省属企业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排名靠前的企业并不多,这并非企业业绩不良,而是企业的规模体量太小,长期下去企业竞争力会明显削弱,做大做强已成为安徽省属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安徽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许崇信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重组整合是大势所趋,企业重组最大的益处是把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五年,安徽省属企业要实施“倍增计划”和“双万双千工程”,即:到2015年底,省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省属企业总资产超万亿元和营业收入力争过万亿元,有6户左右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过千亿元。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并非靠省属企业的数量增加,而是要靠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规模和质量上求得突破。
在安徽省国资委,把省属企业之间的重组称作同业合并,已经重组成功的代表企业就有中煤三建与中煤特凿、安徽建工集团与安徽路桥公司、安徽省国贸集团与安徽省进出口股份公司等企业,通过重组使这些企业的优质资源均达到了有效发挥。而对一些对内对外都无法实现重组整合的有效资源,安徽省国资委采取请进来的办法,最大限度地盘活有效资产。目前,安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被中国化工集团重组,不仅使原有企业的有效资产得以盘活,而且引进了资金、技术和好的项目,使重组的效应进一步放大。
川渝培育明星“掌门”
过去的五年,是重庆市国有企业大发展的五年。据了解,到2010年末,重庆市国资委管理的38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了1.25万亿元、利润总额368亿元,分别是五年前的3.4倍、10.2倍。重庆成为全国国资系统第四个跨进“万亿国资”的省市。
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崔坚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实践证明,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建设,是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正确贯彻执行,推进企业改革,办好国有企业的实际需要。
崔坚介绍,重庆市力争到2015年,把90%以上的集团党组织、8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建成“五个好”党组织;培育打造30名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家、200名行业优秀企业家;引进100名以上海内外知名的高端人才;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10个以上、市级文明单位100个以上;把国有重点企业建设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示范地。今年,为了做好国有重点企业党的建设,重庆市国资委将切实加强领军人才建设,精心打造国企党建品牌。
河南实施大集团战略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将实行大企业集团、转型升级等“六大战略”,国有资本将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以优势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做强做大优势制造产业,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提升重要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企业调整重组步伐,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向企业核心产权链、关键产业链和高端价值链聚集。
河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申振君指出,大企业集团战略,是指加快企业调整重组步伐,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向企业核心产权链、关键产业链和高端价值链聚集。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发展30—50家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4家省管企业资产或收入达到超千亿规模,构建以千亿级企业为龙头、以百亿级企业为主体、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方阵。
“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合作攻关,努力在主业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一批高端知名品牌。”申振君表示。
河南省国资委主任肖新明表示,河南还将积极做好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河南省政府已明确由河南省国资委牵头组织与央企的对接合作,国资委将切实担负组织协调责任,抓紧制定与央企对接合作的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工作责任,做好协调沟通。
福建谋定央企大战略
近年来,福建省与央企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央企大举挺进福建。目前,福建已落户央企40多家,已建、在建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最早到福建投资的中央企业,建设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是福建与中央企业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在与中石化合作的20多年里,福建从不产一滴油的石化小省,一跃成为炼油能力居国内第8位、乙烯生产能力居国内第7位的石化大省,炼油、乙烯的竞争力目前在亚太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一个产值千亿的石化产业集群迅速形成。
2010年11月,福建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福建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的指导意见》,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福建省与央企对接合作。去年12月,福建省出台《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将为央企项目实施提供至关重要的人才保障。
为推动重大项目实施,福建省对包括央企项目在内的重点项目采取领导挂钩、部门进点的办法,强化跟踪服务和检查督促,提供保姆式服务。此外,对重点工程项目采取每旬通报、每月公布、年底考核的制度,考核结果直接与地方领导政绩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