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报独立策划的大型“强国动力”系列报道中,《走中国特色国企发展道路》、《国有化力量》、《世界百强梦想》、《保持国企先进性》等重磅文章引发了各界高度关注。在此,本版从上述文章中节选部分观点和论述形成《强国之基》、《舆论之惑》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强国之基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自然应该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主体中的领军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昌成
强国之基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自然应该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主体中的领军者
国资委对所属七大行业中的企业提出的要求是,这七大领域要拥有一批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中石油石化、电信、电力、冶金、航运、建筑等行业的重要骨干企业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当前央企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也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对石油石化行业已经具有了绝对控制力。
将央企做大做强的目标在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做了充分体现,其中重申了“四个集中”,即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此前,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央企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05年—2010年,央企资产总额由10.5万亿元增长到24.3万亿元,年均增长18.2%;营业收入由6.79万亿元增加到16.7万亿元,年均增长19.7%;实现净利润由4642.7亿元增加到8489.8亿元,年均增长12.8%;上缴税金由5779.9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年均增长17.6%。
安全的控制力
“国有大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力量”,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曾经这样表示,“国有经济控制力不但要有‘量’的保证,还要有‘质’的优化。在当前跨国巨头全面进入、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的新时期,无论从国有经济的布局范围,还是从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实力来看,都必须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央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其现实意义就是要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所谓的国家经济安全,其实质是指整个经济的稳定性。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但其增长却是来源于一些相当不稳定的外来因素,比如外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需求、对某些特殊产品的一次性强劲需求等,那么该地区的经济便是相当脆弱的,它的增长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实际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可分为两方面,一个是来自国家外部的威胁,另一个就是国家内部的经济运行是否健康,市场体系是否完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央企对经济命脉的控制力,体现在对国家安全的保卫上就是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而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又来自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建立一批集中的央企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实际上,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和市场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领域,国外企业不会转让其核心技术。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方针,带头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争取新的突破,带头开发和掌握主导产品核心技术,争取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的影响力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自然应该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主体中的领军者。
目前,国有企业绝大部分已经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并在这些行业和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从国内来看,国有企业必须集中力量在上述行业和领域里取得科技创新突破,才能有能力“提纲挈领”地带动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整体推进。从国际上看,中国企业整体上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多还处于产业链低端,这是掣肘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国有企业有责任在这一方面谋求突破,做出表率。
国有企业之所以要一马当先,是因为国有企业拥有历史形成的主导地位,也拥有不断增强的创新实力。国有企业一马当先,不但是其自身做强做优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围绕着加快培育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央企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央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正在逐步成为创新主体。
数据显示,目前中央企业拥有各种类型的技术创新机构476家,拥有技术创新活动人员27.6万人,绝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国家级研发机构或企业研究院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中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为2633亿元,2006年至2009年年均增幅达到28.5%。
此前,在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指出,中央企业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加强改进科技管理,科技产出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研发能力逐步增强,科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科技产出成果丰硕。
榜样的带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们没有忘记,在2003年非典疫情突然爆发时,一些企业乘机哄抬物价,一度人心恐慌,是谁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畅通物流、平抑物价作用;电力短缺,拉闸限电,个别发电厂乘机向政府要挟涨价,是谁千方百计多发电,迎峰度夏保发电,最大限度地缓解全国缺电状况,是国有企业。这就是国有企业工人阶级先进性的现实解释。
实际上,国有企业领导者是最早意识到责任和使命的。在奉献是光荣的时代,步鑫生因为工作忙而放弃了钓鱼的嗜好;鞍钢无缝钢管厂厂长王泽普则钓了鱼之后就跟企业家朋友们“忏悔”———这是我思考的一种方式。
与民营企业相比较,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中央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接受更严格的约束与监督。一个私营企业,即使它处于垄断地位,企业主即使年收入一亿元,买了五辆跑车,天天泡在私人会所,而且这些“享受”最后也变成了消费者的“成本”,但因为它是私营企业,社会可能对这种现象不置一词。但国有企业存在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所以,社会无法接受国有企业管理层“高薪酬,高消费”。
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更要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当前涉及社会慈善、食品安全、物价稳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为全社会各类企业做出榜样。国有企业要想赢得全社会认可,也必须接受这一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