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品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品鉴
 

2011年11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笔墨精神的新风——品读陈风新的山水画世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桐瑀董菁

笔墨精神的新风——品读陈风新的山水画世界

《银山游乐图》136cm×68cm

《阿尔卑斯山记游》136cm×34cm

《万里长城居庸关》136cm×68cm

陈风新简历

1957年生,北京人。1981年调入中国国家画院,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访问学者。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执行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时期中国画之路、2009年第四届全国画院双年展、第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重要学术展览。

历史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画和新兴水墨画都逐渐从社会性致用和现实应急、应对中走出来,寻求各自的生存与发展之路。新兴水墨也从与中国画观念和手法的纠葛中脱蜕而出,并作为和中国画相对应的一个画种寻求着各种发展的可能。虽然新兴水墨本没有完成对中国画的颠覆和取代,但却终结了中国画一统画坛的单一局面,建立起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这种多极化的攻守转换也正成为当代中国绘画现代转型与时代创新的角逐场和参照物。然而,当新世纪的中国画从各种纷乱中走出、开始进行自身本体的时代发展之际,出现了来自自身发展的困扰和麻烦。这种困境和麻烦固然有笔墨法式的先天不足之弊,更有整体绘画风格趋同之病,使得中国画在繁荣中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没有画得太差的,也很少有画得太好的”成了中国画当代发展难以破解的难题。环视当代中国画许多作品,在笔墨功力相差无多的同时,其风格面貌也相差无几,除画家本人能分辨出自己的作品外,别人就很难认出其手笔属谁、画出哪家了。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中国画坛中许多仁人志士,已先知先觉地开始着手解决这一“困境”和

“麻烦”。无论从笔墨语言表达上,还是从风格面貌确立上,他们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画坛也出现了一批画风独树一帜的优秀画家。山水画家陈风新就是这些优秀画家群体中的一员。

就实而言,陈风新虽然很早就操笔弄墨,体味书画意趣,但真正学习中国山水画还是1996年前后的事。他对清代四僧中的八大山人和石涛情有独钟。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笔势奔放,墨色秀润,不拘成法;石涛山水画的结构严谨,笔墨鲜活,气势不凡,这些都成为他日后山水画格局的内在支撑。不过,陈风新学习前贤经典并没有像常人那样,被其形迹所囿,而是从中寻获画理大义、笔墨大法,直接从理法层面切入中国山水画的深层内核,通过形迹表象,梳理出中国山水画的“入处”和

“出处”,并以自己的独特认知和独到方式“出”“入”于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法式之中。一般而言,10年左右对学习中国画的画家来说,大多还只能在物象形迹、古人范式中“讨生活”,很难谈得上别开生面、另立新风,更不用说引起学界的关注了。但是,我们看到,陈风新近年来渐入佳境的山水画作品,越来越受到画界、学界的肯定和关注。这不能不让人静言沉思,思考其中奥义。我们从陈风新的学习历程中可以提出一个如何理解和学习中国画这样一个老生常谈而又至关重要的课题,而这一课题也是困扰中国画当代发展的棘手问题。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在西风东渐的冲决下和中西融合的权宜策略中,中国画传统的平面结构的造型方式被西方的轮廓加明暗的造型手法所替代,以民族文化认识为造型根基的平面结构的绘画方式已渐行渐远。特别是对青年一代的画家来说,更是久违了的事物。他们已先天性地习惯于用以西方文化认识为造型根本的轮廓加明暗造型方式,并企图在西方绘画结构上营造民族文化的笔墨家园,可是这种努力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收效甚微。

有感于中国山水画继承与发展上所出现的困顿,陈风新首先从前人那里寻获出山水画结构性造型理念,支撑起了自己的山水画结构框架,使笔墨语言通过这个结构框架来实现笔墨意义,就像将音符谱入旋律才能完成音乐表达一样。

陈风新的山水画最大特征就是注重结构性营造,每幅作品我们都能体会出他在画面物象结构和丘壑转折结构上的意匠独运。其中山势之走向、山脉之穿插、岩石之折落都被他处理得恰到好处,整体画面的起承转合确定而坚凝,不枝不蔓,条理分明,体现出了一位优秀山水画家在章法经营、结构安排上的超凡能力。虽然,陈风新山水画的结构仍然和传统山水画一脉相承,偏重以结构性因素生成画面,但他并没有机械地照搬古人,而是将传统法理内化为自己的笔墨结构之中,尽量让外在结构形态和古人拉开距离,呈现出现代性时代气象。我们从陈风新的山水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画面多为直线性和几何块面的因素构成,传统绘画的曲线运用已被他挤到了角落里,此时曲线转化成直线,柔性的转化成刚性的,这和当代现代化发展中直线的全方位现实运用是十分吻合的,这也是现代化发展必将影响审美趣味走向的明证。

其实,结构性框架的主动选择,对陈风新自己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结构性笔墨会给他的画面增加民族性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又会使笔墨弱点暴露在外一览无余,这也是当下许多画家都避开中国画传统结构性造型,而采用西方轮廓加明暗可擦、可涂、可改的造型手段的原因。对于这一点,陈风新是心知肚明,因而,他近年来,一方面在笔法上强化笔力、笔气的运用功夫,另一方面又在墨法上强化墨色、墨韵的把握能力。强化笔力会给画面结构增加力度,强化墨韵会给画面结构增加变化,最终以笔精墨妙、笔苍墨润的合力完成了他山水画的风格面貌。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西方绘画所谓风格、所谓形式的创新理念的影响,许多中国画家也将此法运用于中国画中,把外在于自己绘画的一些风格样式套在自己的作品上,便自以为完成了风格与样式的自我确立,此种风气在当下中国画坛中仍然在蔓延着。虽然中西方绘画在欣赏层面有可类比之处,在形成风格的鉴别上也有相通之处,但是中国绘画由于重视笔墨元素的生成,其风格面貌是由内而外的,这和西方绘画往往是由外而内的风格生成方式是大不相同的。我们通过对陈风新山水画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他的绘画风格和样式是由内而外生成的,是由笔墨元素生成笔墨结构的,其画风是自然生成的,绝没有过多的做作和勉强。因为对陈风新的山水画而言,其笔墨是通过结构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其结构本身便是他的笔墨本身,过程便是目的,目的也是过程,整个画面是浑然不可分的整体笔墨语言结构,他的风格魅力也正是从由内而外的结构中放射而出的。

当前,中国画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特别是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给我们出了一个时代难题,因而,特别需要有更多像陈风新这样的画家,以认真的学术态度、努力发掘中国画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中国画笔墨本体范围内,别开生面,开创新风,共同完成中国画的当代发展之重任。

我们也相信,陈风新在将来的山水画学术探索中,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