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董事会基因培育又一次大动作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徐旭红
央企董事会基因培育又一次大动作
央企的董事会建设名单上又现一“巨无霸”,成员扩容。
从11月5日开始,蒋洁敏的身份已转换,改任为中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兼党组书记,与此前的傅成玉转任中石化集团董事长、王宜林升任中海油总公司董事长一样,中石油建立规范董事会制度实乃大势所趋。
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国际性能源公司是我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共同目标,那么,设立董事会之后,是否将更好地达到目标呢?这是否意味着蒋掌管着这家亚洲最赚钱的企业,正面对全球化时代如何管理中国国企“巨无霸”新的考验?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承包制、转换经营机制等阶段后,开始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这是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国企改革的必然选择。
观察人士指出,将股份制推行到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层面,成立董事会,引入股权多样化,推动央企整体上市,这样才能最终完成国有企业在现代产权制度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制。
国资委主任王勇提出将中央企业培育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是央企必须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
提上日程的不止是30多家已建立董事会的央企,董事会的改革与建设已成为央企公司治理的主题。以董事会治理的基因复制到中央企业层面,对于完善央企治理结构、推进规范的董事会建设、构建科学决策的体制基础、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石油行业来看,目前国内主力油田大多已过开采高峰期,而海外石油资产投资则阻力重重,中石油以何支撑庞大的市值,显然已经超出靠国家资源控制地位所能解决的范围。
建立规范的董事会,既考虑到董事会作为出资人的代表进入企业内部,又要针对本企业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管理。今后中石油在重大事项决策上不仅重视经营业绩,同时也要顾及各方股东权益,及全民作为其大股东的权益,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社会舆论的关系。
中石油在统筹境内和境外、国内东部和西部油气资源结构,推动石油工程、炼化工程、公用工程等业务协调发展,更好地做到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从开始的“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再到现在的“做强做优”,反映了企业不同阶段的战略取向,应该说符合央企成长的逻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下,央企做强做优更强调企业内在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大思路,也是国际竞争对央企的基本要求。
董事会治理水平成为整个公司治理水平的缩影。所以央企董事会理应主动适应参与国际竞争的新特点,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以全球化视野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定位,为企业制定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从而实现央企在行业里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作用,带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业内人士称,中石油作为中国石油行业三大巨头之一,设立董事会有利于将风险分担。“三桶油”能源项目投资额巨大,并关系国内能源供应安全,海外发展面临的风险也很多,三大油企建立董事会,重要的是要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权衡好集团决策和提高效率之间的平衡。
良好的公司治理逻辑是激励董事会和经理层为整体利益而奋斗,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石油应主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理顺管理体制。
董事会作为国资委工作的生命线,建立央企董事会实际上是形成一个杠杆的效用,带来了企业传统干部任用体制的重大变革。无论是重大投资决策,还是选聘、考核、奖惩经理人员,董事会都比国资委更专业、更直接、更深入、更加符合本企业的实际,监管的效果自然也更好。
此次同样在央企内部选配董事会成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央企的董事库已由高端精英集群组成,以保证企业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使之建立起来的优良体系能够运营下去。
与此同时也意味着股东开始将传统意义上的“领导”当做企业家来评价,以公司价值、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来重新审视企业家,赞扬与指责瞬间转化,这是蒋洁敏之前所未承受过的压力。但以他近30多年来在石油行业的浸淫,已颇具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合作经验,加之精通企业管理和韬略市场运营,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和驾驭全局综合能力,成为职业化董事无疑为众望所归。
建立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全球500强企业,很大程度上在于公司治理水平的竞争。国资委加快推进董事会建设步伐,其目标就是使董事会制度覆盖所有类型的国有企业,真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