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思想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思想者
 

2011年11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州“余震”尚存浙商仍在路上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北北

温州“余震”尚存浙商仍在路上

10月的温州有喜有忧。

喜的是,从相关数据看,9月份,温州市银行业对小型企业的贷款比前一月增加17.61亿元。这个数字或多活少会给中小企业带来希望和信心。犹如看到了曙光。

但是,必须正视一个事实,各地的中小企业依然普遍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尤其是“特色贷款”的数量上,增加极少。

也就是说,公众希望并期待的创新项目没有出现,也看不到金融机构的激情。这或许是很多人早就意料之中的。

那么。意料之外的还有多少问题?

首先是金融机构的态度。

当国务院总理召开了专门会议以后,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举行了一次“再贷款再贴现”签约会。会上,该行相关负责人就指出,“在扶持中小企业贷款的路子上,银行做得还不够。对贷款企业的抵押品受理等方面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思路进行办理,没有创新的思路。”

他的观点不知道是否表现出一种基层银行人的忧虑,也就是说,上级银行如果不拿出一些动真格的贷款方式,真心为中小企业贷款难出台新方式、新政策,难题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缓解只是暂时的。

据笔者了解,银行家们所说的“创新项目”包括林权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但是这些新型抵押银行几乎都不愿意去做。也就是说,“加大对小企业的贷款力度,目前基本停留在口号上”。因为不做也不违反什么,做了却可能涉及风险。

而更大的忧是来自10月的“余震”。温州当地警察机关在堵住“几个跑跑企业领导”之后,本希望可以让慌张的借贷者放松一下精神,但是,10月31日,涉及7亿元人民币的大案被温州永嘉公安局获悉的事实再次掀起“风波”。目前正在查办核实的此案涉及当地所有银行、涉及几百张银行卡。

一则监管机构清查绿城信托的消息,将这家过去几年商业模式争议不断的房企,再次推向舆论风暴的中心。公司老板宋卫平称,绿城离破产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

宋卫平当晚夜书,绿城目前一切尚好。他提醒,市场若一直处于如此萧条状态,停留于谷底,恐怕一些企业真就会走上绝路。宋卫平表示,与行业一起,度过寒冬。

7亿元资金的“余震”虽然还不至于让多家商业金融机构“地基摇晃”,但“心慌冒汗”是必然的。

喜忧是生活的两个面,也是企业发展的两个面,所以企业家常说“危机也是机遇”。历史关头,我们看到世界浙商正本着“共襄发展,共谋未来”的思路为浙江献计献策。

2011年10月28日,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这个消息无疑是兴奋剂。在主题为“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论坛上,“强浙江”的呼声让公众想到了浙江省优秀企业家代表宗庆后、李书福、马云。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目前形势相当“明朗”,那就是“风景中国独好”。中国只要政策调整到位,方向对头,“再高速发展20年没有问题”。

企业家的这个态度也表明“浙江是有希望的”。

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课题,宗庆后认为,“和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有关。巨额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收让政府忽视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实体经济税负过重,也导致许多制造企业升级有心无力,从而转向房产等投机领域。”

或许是真的听懂了企业家的心声,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夏宝龙表态说,“浙商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资源和财富。服务浙商、感召浙商是浙江政府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商人靠什么不跑路?外浙商靠什么回归、发展?如何减少“余震”带来的各种损失?每个政府官员、企业家、商人、银行家都要深刻思考并拿出办法。对此,企业家的回答是共同的:“政府开明、开放、发展环境好。政府转型经济、服务经济要有诚意。”

浙商和浙江经济再创辉煌靠什么?

宗庆后的态度是:调整心态、量力而行、脚踏实地、做好实业。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