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调控掣肘伊泰煤制油
来源:中国企业报
煤化工调控掣肘伊泰煤制油
伊泰集团煤制油项目装置鸟瞰图
(上接第一版)
独立发展历程
现在我国神华引进了南非沙索公司的煤制油技术,并且已经实现了百万吨产能,但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进行了煤制油技术研发,后中断,至80年代重新启动。我国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在2002年研究出间接液化技术。
煤制油技术攻关是我国863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9月千吨级“煤转油”中试装置成功试运转,产出第一批粗油品。伊泰集团使用的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出来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
2003年年底,中科院煤化所从粗油品中生产出了无色透明的高品质柴油,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开发和提供先进成套产业化自主技术的能力,并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可以将煤变为高品质柴油全套技术的国家之一。
2005年8月,伊泰集团投资建设48万吨/年煤基合成油项目一期16万吨/年工程。伊泰16万吨/年煤基合成油项目,概算总投资21.76亿元,年产成品柴油、石脑油及液化石油气总计为16万吨。
2006年,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基础上成立。该公司是中国唯一专业开展煤炭液化技术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催化剂产品生产和产业化技术支持的科研技术开发机构。目前掌握着我国最先进的间接液化技术。目前伊泰的间接液化技术就是使用该公司的技术。
2010年5月3日,伊泰装置第三次开车成功,并于6月30日实现满负荷生产。此阶段一直运行到2011年5月15日,生产运行378天,目前日产量可以达到570吨以上,比设计值每天480吨高出90吨,实现了超负荷运行。
截至2011年9月30日,装置开车累计运行660天,生产各类油品204423吨。煤制油产品分布为柴油64.5%、石脑油30%、液化石油气5.5%。经实验监测,产品柴油加入到柴油车辆中,尾气排放符合欧洲Ⅴ号标准。
但在2009年年底,因部分地区盲目上马煤化工项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抑制煤化工产业的盲目发展。煤制油也在这个时候被叫停。
中讯煤化工信息网资深分析师崔君说,虽然我国煤制油项目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目前煤制油项目离产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而允许企业商业化示范项目上马是产业化的必经历程。
做好投产准备
据记者了解,我国制造煤制油的三大公司神化、潞安和伊泰都在等待批文。而在等待批文的几家企业中,伊泰显得尤为强烈。
齐亚平认为发展煤制油的任务应由国家承担,伊泰不但替国家做了,并且还不用国家一分钱,希望国家对煤制油的二期批文尽快下来,越快越好,早一天下来,伊泰就可以早一天为国家进行石油替代产品的生产,让国家能源安全早一天得到保障。
齐亚平一直在为自己的公司发展煤制油呐喊,他认为发展煤制油最好的位置就在鄂尔多斯,伊泰化工通过16万吨综试装置的建设,已经解决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基础设施已经建好,运输所需的铁路、公路通行,生活设施齐备,这些投资保守估计要60亿元。尤其是紧缺的技术才人,我已经储备了1300多人,这是别的企业不可能俱备的,在这儿建设煤制油项目,制造、运输等各项成本都是最低的。
商业化项目所需资金伊泰已经初步安排好,据伊泰煤化工集团向记者介绍,该公司到2012年留利可达250亿元。伊泰H股预计2011年内可完成发行,初步测算融资150至160亿元港币,之后一至两年内拟再次增发,两次募集资金约350亿元港币。在未来5至10年建成两个500万吨级商业化示范厂,需资本金合计约400亿元,该公司完全有能力解决资本金的问题。
而人才方面,伊泰信心更足,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是集聚了总数500多人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专业队伍。同时,伊泰年产16万吨煤制油项目从项目建设到生产运营5年多的时间内也培养锻炼出一支1300多人的生产技术队伍。这两支队伍为煤制油下一步放大储备了人才。
“我们现在16万吨示范项目只需要600人不到,在人才储备上我们一定要眼光放长远。”该公司行政部副部长乔梁春告诉记者。他认为这一点,国内仅伊泰一家能够做到,伊泰也储备了国内最多的间接液化技术人才。
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基地已为项目预留土地8.11平方公里,配套的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公用管线、道路、灰渣厂、220千伏变电站以及铁路已建成投入使用,全部具备接入、接通条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2008年2月召开主席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为该项目配置二期所需的水资源及煤炭资源,资源与水源已落实。
伊泰集团至今已在煤制油项目的研发和实施上投入资金近40亿元,形成了从技术研究、工程设计、催化剂产品生产和大型化工装备制造的产业化支撑体系,完全具备了大规模煤制油项目建设的条件。
“万事俱备,只欠批文!”齐亚平向记者感叹,“批文早一天下来,我们就可以早一天开工建设,为国家提供及时的能源保障,时间是最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