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军旅企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军旅企业
 

2011年11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创新、提升、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际丝绸论坛,于2011年9月26日在“丝绸之府”杭州召开。来自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共同就世界丝绸经济贸易、科技创新、流行时尚、丝绸文化等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与此同时,被誉为“中国丝绸第一品牌”的万事利,承办了中国国际丝绸论坛的分论坛———“丝绸的未来发展:文化和生活方式”,并推动人民网开设丝绸文化专业频道,促进丝绸文化和传统丝织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发扬。他们邀请了网络、教育、货币、蚕桑等各领域热爱丝绸的领军人物进行了思维碰撞,打响了跨行业整合第一枪。

万事利:用丝绸文化打开世界之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培培

万事利:用丝绸文化打开世界之门

“30年的基础积累,10年的传承创业,5年的转型升级,万事利具备了所有的资源和无可挑剔的优势,一切水到渠成!”对于一家民营的企业缘何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行业的推崇以及众多专家领袖的认可,承办国际丝绸论坛的分论坛,万事利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屠红燕给出了这样的解答。不错,万事利作为重要的丝绸创意企业,作为以丝绸改变生活、打造高品质生活方式的丝绸企业代表,有责任、有能力也有说服力,办好这样一次国际性丝绸论坛。

从产品到文化,从制造到创作———万事利努力挖掘丝绸文化,逐渐摆脱了“丝绸就是服装面料”的单一认识,开始了“从丝绸面料制造到丝绸文化创造”的商业模式创新,并且取得丰硕成果。他们着眼于丝绸的环保属性和艺术品属性,着力打造这一商业模式下的延伸产业———丝绸艺术软装和丝绸艺术品,不仅实现了公司自身业务的全面升级,更为整个行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价值创造带来了全新的思考。

传统文化下的思索

九十年代中后期,看到诸多名噪一时的同行相继关门停业,看到人们逐渐对娇贵的丝绸服装失去耐心,万事利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丝绸行业该何去何从?万事利怎样才能避免重蹈同行的覆辙?万事利要不要变革,如何变革?面对困境,万事利摸索着进行了经营南方家园、杭州第四人民医院、杭州文化商城等多元化的尝试。由于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些多元化努力的成效都不甚满意;而时值集团新老管理层交替,出于对丝绸的那份赤诚的爱,在经历了这些尝试后,屠红燕为代表的万事利新生力量最终选择了对丝绸的坚守。

时值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给了神秘古老的中国文化一次“东风西渐”的机会,“汉字”、“茶”、“瓷器”、“唐装”、“丝绸”等中国符号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浓厚兴趣并迅速得到广泛的传播。2000年,万事利模特队随国家文化部出访美国。通过一场“黄河之梦”的大型时装秀,万事利以丝绸元素完美诠释了含蓄庄重的中国文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丝绸服饰的极致美。随后,万事利有幸参与了2001年于上海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受命为与会领导人的全套唐装提供丝绸面料,同时还负责设计制作了赠予与会领导人的“丝绸唐装内衣”。

“在APEC这个中国第一次重要的全球化会议上,全世界的人民,通过唐装认识了中国。”屠红燕说,这场美丽的邂逅就像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让万事利看到了融入丝绸元素的中国传统服饰原来是那么受欢迎。万事利开始注意到丝绸本身蕴含的文化元素和承载的文化价值,渐渐打破了“丝绸即面料”的局限性认识。

从“丝绸就是服装面料”到展示丝绸文化内涵,为此,万事利全方位地开垦中国的丝绸礼品市场,以丝绸文化为导向,统领设计、材料、工艺、包装、营销等各个环节,缔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阿侬家住茧桥东,但事蚕桑不务农。”万事利集团诞生在杭州笕桥。作为丝绸之府的杭州,也是江南有名的丝绸生产和交易基地。也正因如此,以屠红燕为代表的万事利新生力量所做的丝绸都饱含了对这一传统行业的深厚感情。真是这份深情使得万事利在困境中邂逅了中国文化的热潮,触碰了丝绸文化的内涵;也正是这份深情,促使万事利启动了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的商业模式创新之举。

做什么,为谁做,怎么做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需要回答“做什么,为谁做,怎么做”等问题,此时,经历了思想解放,早已挣脱旧观念束缚的万事利蓄势待发,对于这个问题的把握已成竹在胸。

万事利对“做什么(样的礼品)”有一套独到而又深刻的理解,他们将做礼品区分为四个境界,即:大众化礼品,特点是快捷、同质化,但是较为“盲目”、“钱”味太重;“自我文化”礼品,能够体现送礼者特征,但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客户文化”礼品,虽然重视客户,但是缺乏彼此之间的沟通;“客户和自我文化”礼品,最适合作为心灵的交流、文化的使者、友谊的见证。

基于这样的认识,万事利自然非常清楚应当“怎么做”———主打“个性化定制”,核心在于以客户为导向的主动营销,万事利会主动找到客户,尽可能了解并贴近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整体的礼品解决方案。万事利早已对这种主动营销把握得得心应手。现在,万事利集团下属的礼品公司已经积累了愈万家优质客户。同时,万事利也一直在实时跟踪这些客户的可能需求,这也是万事利的聪明之处,如万事利在之前与清华大学有过合作的基础上,在2011年顺利赢取了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提供丝绸礼品的机会。

在五六年前的杭州,还很少有人能够确切地说出万事利是从事什么行业的;而现如今,万事利已经成为中国丝绸行业最响亮的名字,连续多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行列。就在这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万事利凭借其对新商业模式持续不断地探索,成为了中国为数不多的连续出席三大盛事的明星企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获得奥运会特许经营商的丝绸企业有四家,但是唯有万事利在努力地为丝绸礼品塑造故事,积极地谋求与奥运会更深层次的合作。万事利为奥运会设计了丝绸奖牌绶带、国礼丝巾,并制作了青花瓷系列和粉红系列的颁奖礼服。这其中,青花瓷系列的颁奖礼服由老绣娘采用濒临失传的宫廷乱针绣法亲手制衣,富含中国韵味、清丽高雅,成功地实现了丝绸文化与青花瓷文化的完美结合,中国大地也随即刮起一股青花瓷热。

正是看到了万事利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惊艳表现,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市场开发部门都主动向万事利发出了成为大会特许经营商的邀请。亚运会结束后,万事利的“彩”产品在市场上的表演可谓好戏连台,先有长江商学院的“三亚彩”、再有浙江日报年会的“浙报彩”、后又有洛阳花会的“洛阳彩”,等等。不知不觉中,“彩”正在逐渐成为团队的标识物,代表团队的精神与文化。因为成功创造了“彩”文化,集团执行董事长屠红燕女士被评为“十佳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浙江省十大经济人物”。

跳出丝绸做丝绸

“跳出丝绸做丝绸”一向是万事利人的口号,屠红燕也一向以站得高看得远来鞭策自己和企业。她在认识、探索、弘扬丝绸文化的同时,也开始了轰轰烈烈地丝绸文化再创造,并且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商业模式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的优雅转型升级。

产品认识决定商业模式,万事利商业模式创新的探索正是建立在对丝绸历史文化属性精确挖掘的认知基础上,但同时又超越了“丝绸即面料”的简单认知。在丝绸股份公司的创新和运作之下,万事利开始打造丝绸领域两个新的升级产业:丝绸艺术软装和丝绸艺术品。

“万事利希望今后提到丝绸就是高端,提到丝绸就是艺术,这是集团未来的奋斗方向”。屠红燕表示,与礼品和装潢材料相比,丝绸艺术品无疑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视角,即挖掘丝绸的文化艺术价值。现在礼品公司已单独开辟出一个分支做丝绸艺术品,跟众多文化遗产传承人签约,与各艺术院校合作,着手成立中国丝绸艺术研究所,把各地的丝绸文化博物馆整合进来,如若丝绸艺术收藏品市场得以开发,丝绸藏品的价格能够得到公正的认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学习丝绸绣法,这些绣法也就不致失传。这样一来,不仅丝绸文化得到了弘扬,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作为企业的万事利,也能从中获取更高利润。

万事利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自身的发展打开了局面,更为丝绸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标杆。当前,万事利集团的丝绸主业在丝绸股份框架的统筹下,已经形成了清晰的三大板块:OEM板块以丝绸科技和进出口公司为主,主营丝绸面料和其它面料服装的生产,负责国内、国际一线品牌的贴牌业务,并由丝绸科技承担集团内研发和生产的技术支持;B2B板块以丝绸礼品和职业装公司为主,负责客户资源的维持和积累,即承担渠道营销和品牌经营;B2C板块以高端零售店的扩展为主。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万事利与地方军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的里程碑式的一年。历经三十年栉风沐雨,万事利集团由当初一个不起眼的小厂发展成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丝绸企业、国际化的现代企业集团、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成为规模宏大实力超群的产业航母集群。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