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入世十年 转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入世十年 转型
 

2011年11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根本上来讲,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在于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低,不具有产品的定价能力和议价能力,无法应对和转嫁上游各类投入成本的增加,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并保持市场占有率。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难题,就要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过渡。

外贸业转型全产业链升级战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

外贸业转型全产业链升级战略

专家认为,外贸业转型,要提升沿海开放水平,优化价值链和产业供应链体系,提高沿海地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层次。CNS供图

近一段时间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小企业坏消息频出,继此前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主外逃之后,珠三角中小企业遭生存“困局”加剧。

出口导向型经济曾经让中国抓住了国际产业大转移的平台,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出口加工业,带来了入世10年来的高速增长。

然而,过于依赖海外市场和低端制造业,也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脚步。珠三角、长三角作为中国制造的窗口,如何摆脱束缚,加快经济转型成为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中小企业告急

中国入世后,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迎接新一轮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两大三角洲分别制定了符合自身情况的战略政策。

媒体曾这样评价长三角和珠三角,犹如一对兄弟,在入世的10年里,肩并肩领舞中国经济。然而,在2008年开始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机裹挟下,两地区的出口型企业都不得不面临转型难题,成为了“难兄难弟”。

有调查显示,今年中小企业利润严重下滑,与2010年相比平均利润减少约30%—40%,经营困难加大。

事实上,利润下滑已然成为今年中小企业最难迈过的一道坎,2011年小企业利润的严重下滑,与2010年相比平均利润减少30%—40%,经营困难加大。而面对生产成本的上涨,小企业缺少通过品牌建设、核心技术等手段提升利润的能力。

目前,珠三角、长三角中小企业发展主要面临四大困境,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升,中小企业利润空间遭到压缩;“用工荒”和“用电荒”影响企业经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人民币升值吞噬中小企业利润。据统计,有72.48%接受调研的中小企业表示,原材料成本上涨是当前经营中面临的最大困难。目前,大部分行业原材料成本较去年同期上涨约20%—50%。

在过去的20年,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了中国原材料和劳动力等价格优势,尽管中小企业单位产品利润率非常低,但国际市场需求的规模优势掩盖了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小企业经营的外部需求环境萎缩恶化,企业出口规模增幅下降。同时,国内中小企业那种不计环境成本、人为压低原材料和能源成本来获得低成本投资和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纰漏百出。

从根本上来讲,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在于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低,不具有产品的定价能力和议价能力,无法应对和转嫁上游各类投入成本(如原材料、环境、劳动力)的变动和增加,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并保持市场占有率。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难题,就要促进小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品牌建设能力及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过渡。

投机浪潮来袭

今年中小企业面临历史未有的多重压力,这其中最令人“无奈”的还是“缺钱”。

珠三角一些企业对媒体表示,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已上浮了3至7成,但仍然是杯水车薪四处碰壁,民间借贷成本更是飙升到月息7—9分左右,部分年化贷款利率高达100%,资金链断裂正成为压倒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温州多名中小企业主“跑路”为代表性事件,中小企业的“困境”在各地不断上演。紧缩政策、生产成本加大、资金链条趋紧等问题随着资金的紧张,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正在呈现“燎原”之势。

当前,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外贸型中小企业仍然受到汇率关的冲击。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许多外贸出口型中小企业,其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较低,仅占销售收入的3%—5%。如果以美元计价的销售收入兑换成人民币,在人民币出现较大比例升值的情况下,企业将很难盈利甚至亏损。

有专家认为,原材料成本上涨是当前经营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导致珠三角小企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用工成本上升。另外,国内外订单萎缩以及汇率等因素也在挤压企业利润,小企业只能消耗2009年、2010年良好经济形势下的积累艰难维持。

当前小企业“吃老本”现象严重,多在消耗前两年的积累艰难维持。72.45%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3.29%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可能大幅亏损或歇业。

面对困境,绝大多数开工率较低的小企业都以瘦身为主,而非关厂。一些小企业已经调整了原材料备货、接单策略。为预防人民币升值及国内原材料价格波动,部分小企业将大订单拆分成小订单,以缩短生产周期,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结算周期较短的订单上,以把控利润。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都无疑是给企业的发展加大了阻力。是真的资金短缺不足,还是资金市场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这将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又一次危机。

转型升级之路

事实上,拉美国家曾为了改变粗放型、外资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尝试过改革,遗憾的是转型未能顺利完成,主要是因为企业竞争能力的缺乏,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拉美化”。

如今的珠三角、长三角,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面对不确定的转型效果,是否需要放手一搏呢?这是转型时期最大的困惑,又该如何应对呢?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决定了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有能力完成“华丽转身”。要想让加工贸易企业从“生产车间”变身“企业总部”,内销市场的开拓、技术创新的提高,这是他们需要面对的共同难题。

眼下,中小企业除了提高企业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竞争力外,还有一些企业尝试着“走出去”,在越南等国家建立生产基地。

有关人士认为,这不仅能消除、规避国际市场贸易壁垒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可以享受国外的优惠政策和人力资源成本优势。

以绍兴为例,该市越美集团、达亨集团、海亮集团分别在国外兴建了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区、博茨瓦纳纺织工业园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区。据了解,其中的越南龙江工业园区目前已有9家中国企业入驻,其中不乏正元袜业、双达木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目前,珠三角、长三角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在进行“自上而下”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然而,事实上,以目前该地区中小企业的财力和人力,对产业升级、创新做“加法”,不少中小企业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专家建议,减免税费负担,对中小企业转型加强支持和引导。一是将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纳入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中综合考虑,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业务指导和政策引导,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尤其是对国家支持发展产业的中小企业,落实扶持政策,严禁对企业摊派税费。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经营能力及发展规划能力。

与此同时,增加配套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为中小企业突围扫除障碍。有关部门要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要素制约,在资源、市场准入、人才引进、知识产权、地电水气、社会保障、劳动用工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加透明和公平的政策保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扫除障碍。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认为,“要提升沿海开放水平,发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门户的重要作用,优化价值链和产业供应链体系,提高沿海地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层次。”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的世纪、新的潮流,必然呼唤新的思维模式、新的战略构想。面对国际、国内及自身的各种不利因素和矛盾筑成的挑战“鸿沟”,珠三角、长三角应把入世10年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做一个反思,当另辟蹊径,内功与外进同练,全面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力求在区域竞争与合作进程中实现多赢,胜利完成现代化建设新长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