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1年11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出砸楼盘事件的标志性意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特约评论员徐天昊

读出砸楼盘事件的标志性意义

连日来,上海砸楼盘事件引人注目。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出现松动迹象,房地产降价潮似乎已向全国蔓延。10月23日,上海嘉定区一处楼盘因大幅下调房价,引发市民彻夜抢购。降价引发已购房业主不满,上百名业主打砸售楼处。无独有偶,短短几天内上海先后有两个售楼处被砸、两个售楼处受到冲击,涉及三家知名企业。这件事既牵涉到房地产企业,更关系购房者的利益。

业主们的愤怒可以理解。在限购令下,今年入市购房的基本都是自住型置业,不少人家是咬牙跺脚拿出血汗钱买房,转眼贬值数十万,那种痛楚也许只有身处其境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但是,白纸黑字的合同,跌涨常态的市场,却是谁也逃脱不了的规则。这时候开发商们斥责维权的业主是“刁民”、没有契约精神。同时,狼藉的售楼处背后隐约露出开发商委屈的面孔:不降价你们骂,降了价你们砸,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250多年前,法国哲学家卢梭说,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商业合同也是这种契约精神的物化之一。世界上从没有一种商品只涨不跌。这不仅仅只是一种道理,也是经济的基本规律。

10月28日,上海市政府表明态度,对降房价的业主维权不予支持,要求按《合同法》处理。售楼处被砸之后,上海房管局旋即发出通知:房价降幅超过20%,需要重新备案。该通知马上被视为上海的“限降令”。政府举起的“价格保护策略”已经把如同惊弓之鸟般的开发商们保护了起来。当然这种措施是否有效,还要待以时日。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上海砸楼盘事件的发生,可能是楼价下降潮到来的标志。上海发生的售楼处被砸事件,从长远看不一定是坏事,因为砸掉的不是售楼处而是房价只升不降的神话。房价可能是真的要降了。越来越多的房企正前仆后继地投身降价大潮,上海无疑已经成为此轮降价潮的漩涡中心。

楼市拐点何时到来,预测文章实如过江之鲫,然而这次拐点可能真的到了。10月下旬,全国楼市颜色剧变,继龙湖、中海、星河湾等开发商在上海楼盘突然降价20%—40%之后,北京、深圳、广州等重点城市降价促销楼盘近期也活跃起来。当前杭州新开楼盘成交均价降幅在10%至20%,成都降价幅度大多在5%—10%之内,南京约10%,天津则在5%至15%左右。北京通州个别项目降价幅度已经超过40%。

显然,这一轮的房价松动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在经历了持续一年多的强力限购之后,成交量是急剧萎缩,加上货币政策的不断紧缩,房地产企业纷纷陷入了资金链极其紧张的局面,他们意识到:只要调控不扭转,谁先降价,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今年来已有13家跨行业进入房地产的知名企业宣布离开房地产,其中相当部分选择了将项目完全转让的“快刀斩乱麻”的方式。

此轮房价松动实是政府宏观调控所乐见的结果。从国内情势看,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近年内难以结束。只要严厉限购和货币紧缩不结束,房地产降价潮就完全可以持续下去。实际上,即将到来的更为全面的房价松动趋势,也符合地方政府的利益。在经历了2009年和2010年的土地狂潮之后,他们已经赚的盆满钵满,若再重复当年的癫狂,房地产的政治属性会更为严重,并成为更加棘手的社会难题。

再从国际情势看,欧元的颓势、美元的上升将主导一场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这势必将严重考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若同时严峻考验人民币汇率,引发贬值浪潮,房价跌势更是难以扭转。

10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处于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

上海砸楼盘事件,还标志着政府处理房价下降风潮面临着一场考验。如何平衡降价后的市场躁动,这是比降价本身更纠缠难解的命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