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看安徽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看安徽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力破中小企业“三难一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吴明张小梅张骅

安徽力破中小企业“三难一高”

安徽在芜湖举办银企对接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强化融资担保服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10月21日,记者从安徽省经济运行会议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增速跃居全国第六位、中部第一位。前三季度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问题。针对中小企业出现的“三难一高”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和生产成本高问题,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金融办对症下药提出诸多办法,帮扶中小企业“过冬”。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仅占2%

据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经济预测处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今年宏观金融环境偏紧的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分析报告认为,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与其对经济贡献极不相称。全省23万户非公企业,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7%,上缴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高达50%;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60%。而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仅占2%。中小企业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比重不到20%,远低于沿海发达省份40%的比例。

船小好调头,一直是中小企业的优势所在。省经济信息中心经济预测处分析,现行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的法律法规门槛过高,多数中小企业不符合条件,同时缺乏完备政策扶持体系,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仍然靠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充足流动性。

与此同时,从银行信贷看,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额度占比不高,商业银行受到成本和风险机制约束,很少有意愿给中小企业贷款。

“虽然这些问题以前也不同程度存在,但随着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现在愈将显示出来,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像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出现的停产、半停产的状况,既影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又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压力。”安徽省经信委主任赵柄云表达了对中小企业现状的担忧。

搭建五大平台破解企业难题

赵柄云针对当前安徽省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阐述了安徽省经信委系统将重点采取“搭建五大平台,强化五项服务”的破解措施。

一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强化融资担保服务。一方面推进与金融企业合作,推出各种金融扶持措施。另一方面继续帮助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申报享受免征营业税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免税补偿支持,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等发展的支持力度。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订配套措施,落实国务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财税政策。

二是搭建产品促销平台,强化市场开拓服务。继续搭建省产优质工业品的销售平台,多次大规模地举办汽车、白酒、纺织、机械、装备等展销会,扩大中小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省自主产品使用率。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海工业博览会等全国性的会展活动,对参展企业给予摊位费的补助,支持建立各类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搭建中小企业网络交易平台,发展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帮助企业消化库存,提振信心,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继续鼓励有关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开展投资业务,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

三是搭建要素协调平台,强化用工保障服务。针对当前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用工短缺的实际,利用中小企业的网络系统构建中小企业用工信息发布,招聘平台,引导建立中小企业与逻辑性输送机构合作培养输送平台。继续“银河”培训工程、“赛飞”创业辅导师培训和“名师大讲堂”等公益性培训平台。同时,针对中小企业用地、用电等紧张问题,研究建立相关协调机制,着力缓解中小企业生产要素制约。

四是搭建技术进步平台、强化自主创新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建立一批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实现高起点借力发展。及时公布项目和产品目录,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间接缓解企业资金困难,项目合作商,把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皖粤合作项目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国家和省在重大装备、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计划和产业化项目。

五是搭建监测调度平台,强化中小企业服务。充分利用省经信委已建成的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和经济运行调度活动,强化对市县工业运行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测调度,密切关注运行态势,及时听取企业呼声与诉求,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