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消费电子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弃价格保品质家电企业竞争回归本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许意强

弃价格保品质家电企业竞争回归本位

当“家电下乡”等政策对家电业的发展推动力开始退出,众多家电巨头又将拿什么推动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0月26日,国内洗衣机领军品牌小天鹅召开“33年见证品质传奇———小天鹅洗衣机百万重金寻找全国老用户”新闻发布会,宣布从即日起的2个多月内将在全国斥资近500万元寻找企业成立33年以来的老用户并给予奖励。

在家电问题专家孙玉琢看来:“作为中国唯一拥有33年品牌积累的洗衣机品牌,小天鹅此举不是简单的市场促销活动,而是有意带领整个家电业回归商业竞争本位,并开始构建在政策推力退出后构建品质驱动力。”

在小天鹅高举“品质牌”背后,《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家电业的市场竞争开始“抛弃低价格”竞争,逐步向“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全产业链构建”为内涵的“高品质”竞争,低价只在国庆、元旦等季节性促销中才会出现,难成大气候。

老用户的价值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从斥资500万元回报老用户,到斥资千万元在全国启动终端促销宣传,小天鹅此举绝不是简单地“回报老用户”的感恩活动,背后一定隐藏着其它目的。

安徽工业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李德俊指出:“小天鹅在33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实现了企业和品牌的做大做强,还拥有了一批高达数千万人的客户资源,这将是未来推动小天鹅实现高质量经营、可持续增长的最大力量。”

过去几年间,家电下乡政策推动了农村市场的新增需求,以旧换新政策则刺激了城市市场的更新换代需求,两大政策成为家电业获得爆发性增长的最大驱动力。不过,在孙玉琢看来:“政策退出已经明确,但家电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增长,就必须寻找新的动力。”

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中国城市家电已步入了二次更新换代的高潮期。这意味着,洗衣机的二次更新将会产生一个以千万台、百亿元为单位的新产业。对于小天鹅而言,数以千万人数的用户群,一旦激活将为企业带来的商业空间难以估量。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柴新建表示:“老用户不是企业包袱,而是财富。通过老用户的寻访活动,小天鹅可以了解这些老用户的使用意见,成为企业未来推动全球洗衣机产品技术创新的最大动力。放眼整个中国家电产业,这正是小天鹅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是任何中外洗衣机巨头都无法抗衡的。”

老用户除了为小天鹅产生巨大的存量市场空间,在李德俊看来,通过对老用户的寻找过程,小天鹅还可以不断挖掘一批品质传奇故事,对现有的、潜在的消费者产生品牌共鸣,从而激发更大的增量市场机会。

新品质的内涵

33年前,小天鹅率先开启了国内洗衣机产业化的先河,成为中国家电业唯一拥有33年品质积累的家电企业。33年后的今天,小天鹅再度开启全球洗衣机品质化的浪潮,以中国家电业最大洗衣机用户群的独家优势,主导全球洗衣机产业新方向。

不过,在“33年品质传奇”的背后,绝不是简单的产品质量保证。因此,在中国家电产业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经历了“质量比拼”、“价格比拼”、“促销比拼”、“服务比拼”、“品牌比拼”、“技术比拼”等多个过程。小天鹅再度拉开的品质竞争大幕,则意味着整个家电产业从停留于产品层面的“质量竞赛”,向涵盖了技术创新、全产业链布局等诸多内容的“品质博弈”升级。

从1992年首次实现洗衣机连续5000次无故障运行,收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发来的贺信,1993年首次开展小天鹅质量与服务万里行,启动了中国家电业的质量服务序幕,1995年首获“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称号、2000年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到2010年通过北美UL、德国VDE、澳大利亚国际纯羊毛认证,2011年率先通过英国“In-tertek绿叶标志”认证,小天鹅一直牢牢引领着中国家电企业的质量和技术创新之路。

不过,相对于质量的坚守,小天鹅还在不断探索对于“质量内涵”的创新。今年,小天鹅再度以独创性的“全产业链品质链条”核心竞争力,开启了全球洗衣机产业品质竞争的新浪潮,也实现了中国洗衣机产业从过去的追求“产品制造质量”向“从最核心的零部件开发、新品创新设计到整机制造、售后服务等一整套”的品质链条升级,让质量充满新的内涵,让品质注入新的动力。

柴新建坦言,小天鹅不仅要让33年来积累的品牌与品质在整个家电产业得到推广普及,还要为中国家电业建立“大品牌、高品质、有品格”的新增长体系,实现洗衣机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徐东生认为,33年对于中国家电业而言,不仅意味着33年的品质坚守创造了中国家电品质传奇,更成就了中国洗衣机产业的小天鹅模式,未来还将在全球家电市场上构建小天鹅价值标杆,为中国洗衣机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动力体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