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产业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哈佛课程里的中国企业案例

来源:中国企业报  

哈佛课程里的中国企业案例

(上接第一版)

《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大企业集团发展,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鼓励有实力的大型水泥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提高生产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

作为中央企业,中国建材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与国资委战略方针,大力推进水泥行业的联合重组。

正如宋志平所说:“在饱和的市场环境下,制造业缺少的不再是更多的工厂,而是拥有市场领导力的大型企业,也就是国资委多次强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今天的水泥行业,企业数量已经足够多、产量足够大,但大而不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水泥行业里迅速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就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滚动发展,而是要用联合重组的方式实现企业快速成长。”

之后,中国建材确立了“大水泥”区域化发展战略,以存量整合为主,以市场化方式推进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规模宏大的联合重组与管理整合,引领水泥市场健康发展,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

在淮海经济区、东南经济区、北方区域,中国建材分别以旗下中国联合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为整合平台,大力推进水泥业联合重组,并分别在3个区域稳居行业龙头地位。

截至目前,中国建材的水泥产能已达2.2亿吨,而2006年底的这一数据仅为1200万吨。

并购整合之道

哈佛大学鲍沃教授认为:让被并购企业“老板”们留下来管理他们的企业以及继续维护多年来建立和经营的政府关系,是中国建材整合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5年时间,中国建材联合重组的水泥企业超过180家,其中65%是民营企业,15%是地方国企,20%左右是混合股份企业。

整合管理所有的子公司和业务线成为收购后宋志平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宋志平认为公司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走“央企市营”的发展道路。

对于“央企市营”,宋志平的理解是,首先是“央企”,必须是国有控股;其次是“市营”,即企业采用市场化经营的运作机制,成立董事会,实现产权多元化,聘用职业经理人。

除此之外,中国建材还创造性实施了“三五”管理的整合模式和“三宽三力”的企业文化。实践证明,中国建材在并购后整合方面的独特模式是成功的。

“三五”模式包括“五化运营模式”(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一体化;采购、财务、营销、生产、技术模式化;建立上下一致,具有可操作性和国际性的制度化体系;流程化,事事有流程、人人有权责、信息能共享,产供销、财务、商务、法律要衔接;数字化,万事以数字为先,目标定数据、经营讲数据、分析看数据的数字化)、“五集中管理模式”(市场营销集中、采购集中、财务集中、技术集中和投资决策集中)和“五类关键经营指标管理”(关键经营指标是基于每个人的职责分配的,对于业务平台经理而言包括价格、销量、成本费用、应收账款和库存)。

在“三五”管理模式中,令鲍沃教授印象最深刻的是财务和投资决策集中。

“做出集中资本支出的决定是很困难的。”宋志平表示,总部应该牢牢控制资本投资计划以及超过200万元人民币的决策过程。对于大额投资,中国建材要求每个项目在被批准之前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预算审计。

企业文化融合的好坏往往决定并购后整合的成功与否。宋志平很早就意识到中国建材收购的公司需要迅速地融入中国建材的公司文化。中国建材奉行“三宽三力”的企业文化,即对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与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构建了“创新、绩效、和谐、责任”的8字核心价值观。

宋志平一直强调他的团队在整个重组过程中要重视合作和宽容。所以,当收购一家水泥企业时,中国建材会试图保留原来的管理团队,并承诺至少保证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在收购前的水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提升他们的工资和福利。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建材的并购整合取得如此成功的原因所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收购过来的企业‘反水’,这也说明了对中国建材企业文化的认同。”宋志平表示。

当然,地方政府的支持在中国建材的并购扩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鲍沃教授认为,让被并购企业“老板”们留下来管理他们的企业以及继续维护多年来建立和经营的政府关系,是中国建材整合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继续开疆辟土

中国建材总裁曹江林透露:3亿吨产能的目标有望明年底实现,而西南区域将是中国建材今后联合重组的重点区域。

据宋志平介绍,“十二五”时期中国建材水泥业务的发展目标是产能3亿吨,未来的总目标是水泥产能达到全国总产能的25%—30%,这一目标将继续通过联合重组来实现。

而据曹江林透露,3亿吨产能的目标有望明年底便能实现。

事实上,在淮海经济区、东南经济区和北方地区的联合重组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中国建材已经把下一个目标瞄向了云、贵、川、重庆等西南地区。

曹江林表示,西南地区将是中国建材今后联合重组的重点区域。

10月24日,中国建材与黔南州惠水泰安水泥有限公司、黔西南州泰安水泥有限公司联合重组协议签字仪式在贵州举行。

而就在10月8日,中国建材与云南思茅建峰水泥有限公司、澄江华荣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宜良金珠水泥有限公司在昆明举行股权转让及交接签字仪式,吹响了整合云南市场区域的号角,拉开了中国建材在西南地区水泥联合重组的序幕。

据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介绍,近5年来,西南水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产能过剩、价格低等因素已成为阻碍整个地区水泥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中国建材进军西南进行战略重组,是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福音。”他希望中国建材能充分发挥好行业排头兵的作用,与地方企业一起,把水泥发展成为西南经济的重要支柱,真正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业内人士指出,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会让中国建材在西南地区的联合重组相对容易一些。

雷前治还表示,截至2010年,我国的水泥企业仍有4774家,除去隶属各大集团公司的企业外还有3500家左右,结构调整仍然任重道远。

未来,中国建材将持续开疆辟土,有序展开水泥产业整合的计划,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管理水平,并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引领全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